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91172
大小:35.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理论和实际应用 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旧明显滞后于其它基础设施的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治理中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治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2012年国务院相继印
2、发《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领域,加快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改造、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支持力度”。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再次指出:“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分布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祖国边疆重要的生态屏障。牧区气候干旱、风大沙多、水资源少且分散,生态环境脆弱。
3、经过多年治理,牧区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大大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据测算,牧区水利示范区饲草产量比一般地区高30倍,1亩灌溉饲草料地的产量相当于30-100亩天然草地的产草量。但是牧区水利治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投资力度不足;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技术装备落后,规模不合理;水利设施治理“重建轻管”,科研、试验、监测等工作薄弱。因此,探索牧区水利高效治理的长效机制,是关乎牧区民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牧区水利的高效治理可以创造三大效益。第一,生态效益。为
4、休牧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保持水土、修复草原生态环境、开展草原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第二,经济效益。节水节地,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收,同时带动草原旅游业的发展;第三,社会效益。解决人畜饮水,实现牧民定居,促进牧民观念转换,实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牧区水利科研是跨水利、生态、农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建国以来较长时间牧区水利主要借鉴农田水利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作,改革开放以后,牧区水利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但目前学术界对牧区水利治理的研究多采用宏观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其治理模式的研究局限于界定和比
5、较几种常见模式,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本项目拟基于SSP(状态-结构-绩效)范式,从利益相关者综合制衡的视角,利用制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牧区水利的治理现状,探索影响治理效率的本源性因素,并援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论证,揭示牧区水利治理效率差异的根源在于治理模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牧区水利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从理论上建立多中心协同治理的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期为牧区水利治理提供可操作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机制创新。(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牧区水利设施是指根据水情特点及工程技术条件为草原建设和畜牧业生产而修建的水
6、利工程,其功能主要为人畜饮水和牧场供水。目前检索到的关于牧区水利治理的直接文献较少,牧区水利多中心治理的思想内涵式的嵌入在学者对农田水利治理的研究之中。1、国外相关研究目前暂未收集到国外关于“农田水利多中心治理”研究的资料,国外关于农田水利治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展开。研究者普遍认为: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用水户不愿对现有灌溉工程和灌溉系统进行改进投资。同时,水利设施产权私有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Meinzen&Dick)。Gholikandi(2011)提出应通过水利财政支出带动私人参与和世界银行贷款来解决水利投入不足。
7、可见国外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主体具有多元化趋势。在灌溉效率的测算上,多数学者采用灌溉供水量表征水利工程的产出。AbdallahO.&LokmanZ(1998)对阿拉伯东部沿海OMAN地区灌溉系统的效率进行分析,认为灌溉效率是评价水资源管理的传统标准方式,配置效率是灌溉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2、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经营及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对“牧区水利治理”进行了一定研究,但依旧缺乏直接针对“牧区水利多中心治理”的相关研究。根据本项目选题,将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如下梳理。(1)农田水利的治理模式。研究者依据产权归属和
8、经营主体不同,把农田水利的治理分为集权治理模式、私人治理模式和合作治理模式。郑风田,邱澄(2009)提出国际上农田水利的治理模式可归纳为:“世行共识”和“东亚模式”。“世行共识”的核心思想是“谁受益谁建设”,该模式难以明晰产权,难以保证公平和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