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85861
大小:27.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3
《“问题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问题设置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必须在问题意识产生源头进行思考。面对诸如知识传授满堂灌、问题设计简单化、师生问题对话粗糙化等问题,耍将问题设置回归学生,同时耍把握好诸如重难点结合、冃的性与过程性统一等原则。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设置对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超越反复记忆与简单模仿的知识认知框架,从课堂实践维度提岀学生对话与理解外在事物的启发式过程。换言Z,通过观察事物来启发、引导受教者,用已有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接收与有意义的建构。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将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源头即问题意识上来,因而设置有效的问题比解
2、决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所谓学科“问题设置”的涵义,是指根据本门课程所要传授的系统性知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背景,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做到学生参与问题设置、教师引导问题设置、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三个层面。一、缺乏有效“问题设置”的几种类型1・“问题设置”质量不高很多教师在具体问题设置过程中忽视了问题设置的“有效性”与“实效性”,问题多了,却不等于课堂就高效了。因此在具体问题设置过程中,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贴近教材。问题设置不能离开教材,教材是问题的核心源头,这是基础教学的关
3、键。将教材中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这样才能避免问题设j的空泛。二是贴近学生。学生是问题设置的主体。问题设置应该把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进行有机整合,不能凭学生的爱好而设置问?},更不能不考虑学生兴趣点强硬地塞入问题。三是贴近时代。问题设置不能脱离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任何一个没有时代感的问题是不能吸引学牛的关注,必然注定教学效果的失败。四是贴近教育精神。问题设置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养成求学好问、刻苦钻研精神的方法路径。2•“问题设置”的主体单一将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系人为分割,养成了学生课堂探索的懒
4、惰性与探究问题的滞后性。目前很多教师提前做好课程的课件,并脱离学生实际提前预设问题。这是当代教育的大忌:一方面由于教师本身的教育素质及对知识点的把握深度上存在差异,问题设置水平在具体操作中冇很大差距;另一个方面学生群体由于个体受教育层次与知识储备的原因,对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理解与接受也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仅是自己对教材的一种自我理解,不能取代学牛对知识把握的参与性与主动性。3•“问题设置”中学生主动权丧失问题设置本身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与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然而现状正如前面所言,一方面问题设置
5、的主动权在于教师,问题设置的目标和过程以“灌输教育”为主,体现不了当代教育改革的内涵;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是问题设置的起点与终点,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二、“问题设置”在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1.重点与难点有机统一原则高效课堂的实现必然耍求有效的问题设置。问题设置耍围绕重点、难点,不能滥问。重难点确立必须走在新授课之前,即在学生的预习及预习反馈过程中确定。而问题设置本身就是查找重点、提炼难点的一个必要过程。在很多教师的导学稿设计中有“预习导学”栏目。大多以填空的形式岀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
6、样的形式在预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学生也更多的是将其作为硬性知识填空,以复制粘贴方式,机械地、不经思考地完成。因此,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做一个引导者。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和主要内容,围绕本课中心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里的问题设置角度要宽、面要广。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在课前就可以完成对本课疑难问题的提出;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以把学牛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整理出本课问题的提纲。这样的问题式预习延伸到课内,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启发
7、性、引导性、发散性三者互动原则该原则要求问题设置不能太难、不能太简单、不能过于拘泥于课本。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知识学习的启发者。问题教学法,一方面激发学牛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师能够以问题导引与探究为解决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在问题设置上应该提高开放性问题比例。有些问题,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直接偏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有效课堂。3•问题设置目的性与过程性相结合原则有的问题设置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有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有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对已有经验与知识本身Z间的矛盾;有的是因为导人新课的需要;有的是因为教学内容深化的
8、需要;有的是因为教学自然过渡的需要;有的是因为教学阶段性小结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的社会实践过程。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必须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