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70610
大小:7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3
《特岗考试案例分析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刘老师到初中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她培养的尖子生在竞赛中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但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进行惩罚。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刘老师不以为然,还对家长进行批评。试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答:第一,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刘老师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但是不能以放弃或体罚后进生为代价。这违背了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耍求。第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耍求教师能够团结协作,这包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
2、宽以待人等等。而刘老师不能够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甚至以老师的资格对家长进行批评,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第三,刘老师对那些不听课、顽皮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等措施惩罚。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更违背了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2、王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所初级中学,工作踏实肯干,但是不久却发现同事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他,他感到很苦恼。后来才明白原来是由于自己不修边幅,个人卫生方面也不太注意,常常被同事和学生视为另类。他感到十分困惑,“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吃什么穿什么这不是我个人的私事吗?”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答:
3、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甚至是穿衣打扮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由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到: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主做人的榜样。其次,案例中王某的话“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是不正确的。这违背了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人的培养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
4、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3、毛泽东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说:“徐老先生,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称赞徐老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称赞徐老“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是“一切革命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段话。答:首先,徐老的革命坚定性和以及革命第一的品质,是其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其次,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说明其作为教师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最后,“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一切革范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体现了徐老能够为人师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
5、自己,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能够做到身教,言行一致。4、某小学EU年级学生李某因迟到不敢进教室,而在教学楼后随意闲逛,恰好被班主任孙老师发现。孙老师问清情况后非常生气,罚李某在操场上跑了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该案例中孙老师做法对吗?请从教育法规的角度进行分析。答:孙老师的做法不对。首先,《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次,《教师法》规定,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的义务。最后,孙老师罚李某在操场上跑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这一行为违反了依法执教
6、的耍求,侵犯了学生李某的受教育权、人身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综上所述,孙老师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5、2003年下学期,某市一所初中以教师不足为由,对初中三年级学习不好的学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的办法,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这些学生被赶回家后,该校又招收一部分初中毕业生编入初中三年级复读。对此,学生家长十分不满。请运用已学法律法规分析该校的行为。答:首先,该校的行为违法了《教育法》。我国《教育法》规定,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而该校对初中三年级学习不好的学生采取停课,要求他们“立即离校回家”,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属于违法行为。其
7、次,初三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最后,该校随意开除学生的行为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6、某校初中二年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