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ID:44570240

大小:60.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脸穴拔罐治疗小儿哮咳(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脸穴拔罐疗法治疗发作期小儿哮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小儿哮咳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哮咳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哮咳饮基础上给予腌穴拔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脸穴拔罐是治疗小儿哮咳的新方法,能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且安全、有效,便于在临床推广使用。腌穴拔罐;哮咳;咳嗽变异性哮喘;

2、小儿;疗效观察D0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204西医“哮咳”为全国著名老中医王烈[1]教授命名的病症,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但临床无明显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很容易被误诊、漏诊,咳嗽病程长,用药时间久,给患儿的生活及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2]。作者在运用解痉降逆,固本止咳中药方剂(验方哮咳饮)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脸穴拔罐疗法,治疗30例小儿哮咳(发作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3、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5年8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儿科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中医辨证为哮咳(发作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10.0岁;病程1・2〜6.0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8〜11.0岁,病程1.4-5.5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

4、科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进行诊断。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给予王烈教授经验方哮咳饮(苏子、地龙、前胡、杏仁桃仁冬瓜子、莱號子、芦根、白屈菜、贝母、射干、挂金灯)口服。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选取相应的剂量。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脸穴拔罐疗法,选取穴位:定喘、肺腌、膈腌。每隔2d操作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1.4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疗效。治愈: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好转: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1周内咳嗽症状无明显改

5、善或咳嗽症状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二治愈率+好转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1.2两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59,P<0.05)o见表2。注:两组比较,P<0.053讨论2.1中医学对小儿“哮咳”的命名王

6、烈教授将小儿临床上咳嗽病程长,易出现反复的慢性咳嗽病症命名为哮咳,与西医临床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对应。关于该病的命名,首见于1984年王烈教授所著《婴童哮论》一书,王教授认为此种慢性咳嗽病症,在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上与哮喘相似,但在临床症状上又不同于哮喘,无哮鸣、气促,而是只咳、不喘、无哮,反复发作为主,且“以哮论治”有效,久咳不愈成哮。王烈教授的哮咳命名及“以哮论治”乃国内儿科首创。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认识晚于哮咳,在1992年将此种咳嗽命名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哮喘协作组在2008年上海召开的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哮咳

7、”的病名,并确定其归属哮喘范畴。1.2中医学对小儿“哮咳”病因、病机的认识王教授认为“哮咳”虽无哮鸣之状,但病因与哮喘相似,临床中用治哮喘的方法对此种咳嗽进行试验性治疗,效果显著,可知其与哮喘相关,故首倡“哮咳”病名。王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肺,与脾之运化,肾之气化功能有关。依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功能紊乱,则水液代谢失常,津聚成痰;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利,血行不畅必定有瘀。体内伏痰每遇外感风邪、饮食失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所动,以致痰瘀交结,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搏结气道,肺失宣降,肺气

8、上逆则咳而不已。3.3脸穴拔罐治疗哮咳机理脸穴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脸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