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ID:44567218

大小:52.0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上传者:U-7604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_第1页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_第2页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_第3页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_第4页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卒中患者使用认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共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康复治疗;认知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脑卒中在我国的致残率大约为85%,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1-3]0而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难点问题,其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降低患者的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症状,并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4-5]o有研究报道称,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6-8]o本次研究中,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了认知康复 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4.2±12.5)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1±2.8)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7.0±8.1)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2±7.9)分。观察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3〜73岁,平均(63.9±12.8)岁;智能简易量表评分为(13.3±2.6)分,肢体功能评分为(26.8±8.3)分,生活能力评分为(34.1±7.8)分。入选标准:病情稳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发病前无先天性肢体残疾。排除标准: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机体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作业治疗和步态训练等, 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观察组则结合认知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2.1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短文复述、图片记忆、背诵数字、倒背数字、图像再生、词语配对等练习,指导患者掌握联想法、方位法、编故事法、分段法等记忆技巧,从而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所有训练课使用记事本、中文秘书台、卡片等辅助设备完成日常事务。1.2.2康复训练由远端小关节开始,对每个关节部位进行牵伸、挤压和揉搓,如果患者的手指蜷缩屈曲,那么应通过矫形器进行矫正,并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果患者足尖下垂或足内翻,那么应通过丁字鞋对患者脚踝进行固定,从而使其中立。体位训练包括了患者体位的变换,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床上翻身、起坐平衡、迈步行走等练习。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上肢的上举、外展、后伸,前臂的前后旋转练习,并联合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手部的精细动作练习等,2〜3次/d,练习时间为30〜60min/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2.3计算力及注意力训练模拟点菜、在超市买东西等日常生活常见场景,从而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此外,还应安排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安 排行程,分蛋糕等。通过视觉跟踪、删除游戏、猜测游戏、电脑游戏等锻炼患者的注意力。1.3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1)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满分为30分,27〜30分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低于27分表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其中21分及以上表示患者轻度痴呆,10〜20分表示患者中度痴呆,9分及以下表示患者重度痴呆[9]。(2)肢体功能评分通过Fugl-Meyer运动量表进行评估,上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越好;下肢功能评分的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越好[10-ll]o(3)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了进食、穿衣、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等10项内容,每项评分0〜10分,总分100分。100分表示患者能够独立生活,75~95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依赖,50〜7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依赖,25〜45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依赖,0〜20分表示患者完全依赖[12]0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知康复治疗能够显著 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冯俏,金奕,周官恩,等•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卩]・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2(21):6043-6045.[2]王晓娜,顾莹,刘敏,等.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5):330-332.[3]方云华,陈善佳,周小炫,等.MoCA、MMSE、NCSE等6个脑卒中认知康复评价工具的使用现状调查[J]冲国康复,2014,29(1):40-42.⑷代欣,李继来,杜继臣,等•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b17(1):66-67.[5]王晓珍,周智君•早期认知康复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及认知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560-1561. [6]李江林,陈玉萍,刘玲,等.认知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5(5):[7]张淑珍,刘玉海,格日乐,等•早期认知干预脑 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29(5):356-357.[8]蔡桂香,唐显毕.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18):92-93.[9]张国初,裴建中,蒋宏,等.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90-92.[10]杨轶楠,刘洪雁,汤秀英,等.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11(44):60-61.[11]王丽香,李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36-39.[12]彭美娟,冯青嫦,刘健,等.认知康复护理介导的自我服药程序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82-84.[13]陈建伟,韩立海,张红梅,等.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认知康复护理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3614-3617.[14]孙旭东,王玉梅,胡喜荣,等.37例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J].上海医药,2013,10(5):23-25. [8]林强,李雪萍,程凯,等.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86-1288.[9]张阳,唐巍,宋小鸽,等•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23(10):1013-1020.[10]冀战一,杨春华,谷红丽,等.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73-74.[11]刘会敏,任树军•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恢复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8):60-61.[12]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13]张凤香,邢昂,郭宗君,等.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3378-3379.(收稿日期:2016-09-01)(本文编辑:周亚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