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码头设计说明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

ID:44510890

大小:370.22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22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_第1页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_第2页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_第3页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_第4页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当码头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滨湖区域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建设证甲字090224-SJrFFDDG上海泛巢建筑设计事务所SHANGHAIFANCHAOARCHITECTS泛太平洋设计与发展有限公司(加拿大)Pan-PacificDesign&DeveIopmentGroupLtd.(Canada)2010年3月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章设计依据第二章规划设计构思第四章总体规划设计第五章建筑设计第六章绿地景观设计第七章结构设计第八章给水排水设计第九章暖通空调设计第十章电气设计第十一章消防

2、设计第十二章卫生防疫篇第十三章环境保护篇第十四章节能设计篇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第十六章经济技术指标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滨湖区域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下,总规划陆地面积4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00万平米。分为太极湖新区和太极湖旅游区两大版块。整个新区沿湖而建,依山傍水,彰显休闲、养生、环保、传承武当文化的建设理念。项目总体定位为中国中部湖泊型顶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产品定位以休闲旅游度假产品核心,

3、以生态旅游、商务旅游、运动休闲产品为重点,以文化旅游、观光旅游、美食购物旅游为辅助。本案位于滨湖旅游码头区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共分为酒吧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码头商业餐饮区及客运码头区等5个区块。建筑多为一至三层、体量较小、依山就势、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其中客运码头区规划设计160余个泊位,以满足旅游区年吞吐200万游客的需要。第二章规划设计依据2.1《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区滨湖区域规划任务书》2.2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区滨湖区域规划红线图及实测地形图(业主提供)2.3国家及湖北省、十堰市相

4、关设计规范第三章规划设计构思3.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人性化的旅游度假场所。3・2融合武当人文地理环境特质,创造既具强烈识别性、艺术感染力,又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原创建筑群。2.3打造太极湖旅游区的水上门户形象,使之不仅成为水上游览的集散中心,而且集休闲、商务、餐饮、特色酒吧、娱乐、旅游和购物于一体的滨湖休闲综合体,使该区域成为太极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节点。第四章总体规划设计3.1理性与浪漫结合营造武当太极湖新境象的原创建筑群是我们构思“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岀发点。使建筑群与周边环境及人文地

5、理环境相融合,构建太极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新格局,营造游客旅游度假圣地。4.2基地内多为山地及滨水坡地。通过解析地形特点,采用依山就势布局,形成多样的空间组合,尽可能享受到周边的自然景观。建筑布局沿山体滨水地带弧形展开,形成既连续又多变的群体形态。太极湖水质优良,达到景观水体标准。山体起伏舒缓有致,植被繁茂,另有古风的石桥点缀其间,别有情致。现有少量的屋舍与人工平台,在具体设计中可考虑拆除或加以利用。4.3整体规划采用纵横两条主线,分别沿基地的湖面展开,在两条主线交汇处形成该区域的主入口,纵线:建筑群沿水面

6、,随着山体蜿蜒布置,规划主体建筑群落横线:交错与纵线,向外延伸,形成分割内外湖面的围坝线。主入口:与区域内规划道路相连,形成主入口广场是整个规划的交通集散枢纽。建筑群布置在纵线,犹如穿线的珍珠,依山伴水,散落与各个点上。建筑单体与山水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形特色,结合建筑自身体特色,使每个建筑都做到独一无二。4.4、两条主线、三个主要功能区主入口区: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商业、观光车上下车。该区域为水上及陆地交通集散地:水路出发的游客由此下车,进入客运码头;水路到达的游客由码头岀来到广场上换乘陆地交通前往其他

7、各区域;或换乘低碳交通工具一一电瓶车至滨湖区的酒吧、餐饮及商业游玩。外湖区(码头区):包括游船客运码头,码头商业,码头餐饮宴会厅。水陆到达的游客可不出港直接前往外湖餐饮及商业区消费、休憩,再由此区进入内湖区。内湖区(娱乐休闲街):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时尚亲水街区,包括酒吧街区,娱乐汇总,特色餐饮。该区域是本案的亮点,年轻时尚人士在此不但可以回味都市的时尚生活,更可在时尚的同时体验到别具特色的武当人文地理美景。4.5道路交通1、区内采用步行与电瓶车交通系统,机动车禁止入内。区内道路通过主入口广场与区外规

8、划路相连。规划结合地形釆用沿山体与湖面的两条步行流线,滨湖街区与蜿蜒山路:滨湖步行系统与建筑及亲水平台相结合,形成蜿蜒曲折,忽上忽下,移步换景的游玩流线;蜿蜒山路由步行与观光电瓶车结合的便捷流线,电瓶车可以方便的往来各个建筑群,并同时作为各建筑的后勤流线。规划主横线采用步行与观光车结合的便捷流线,通过围坝与其他区域规划相连。游船客运码头设有单独的道路连接区外规划道路,方便车辆出入。2、机动车停车停车方式采用集中停车的方式。本区域内采用低碳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