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

ID:44510804

大小:108.28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22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_第1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_第2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_第3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_第4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的网络社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上的网络社会协同管理袁光锋李亚妤第一节互联网空间中的“舆论场”一、互联网与多元文化的生成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使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这种作用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为原本已经存在的文化形态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渠道,第二种作用则是互联网技术生成了新的文化形态。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化类型比较单一,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在19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屮国的文化类型逐渐变得多元,除了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之外,精英文化也逐渐兴起,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把各

2、种启蒙思潮引入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则重新挖掘屮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精英文化内部也形成了比较多元的文化格局。精英文化借助书籍报刊等传播手段,积极声张门己的文化,它与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既冇冲突,比如国家发起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但也冇很好的互动,国家也会积极吸纳各种精英文化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是1980年代最主要的两种文化类型。1990年代Z后,屮国继续推动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步进行的是大众传媒也进行了产业化的改革,许多都市类媒体诞生。在各种因索的影响了,“大众文化”开始登上

3、历史舞台,并迅速成为重要的文化形态,深刻地改变了屮国人的日常生活。所谓“大众文化”,简单说来就是以现代大众传媒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娱乐性、消费话、平民化等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阿多诺、霍克海默批判的“文化工业”指向的就是大众文化。1990年末期,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和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类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消费社会逐渐形成。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在政治主导下产生的,或者说是由国家推动的。因此,它与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就比西方更为复杂。中国的大众文化既有对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的抵抗力量,但更多的则

4、是与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相互配合,增强了国家的合法性。大众的娱乐与政治Z间并不构成本质性的冲突。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虽然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但这个格局中的文化权力关系是以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为主导的,比如最显而易见的是大众文化的载体一一大众传媒一一就是掌握在国家手中,精英文化也是存在于体制中。一些边缘文化、青年亚文化难以获得传播的渠道,无法公开与上述三种文化竞争。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从理论上讲,只要拥冇简单的电脑和网络设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传播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文化社群和文化认同。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主流

5、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都在互联网上竞夺话语权。我们看到,国家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许多传播文化的空间,比如各种政府宣传的网站。大众文化也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新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口己的影响力,而在现实中话语表达渠道匮乏的情况下,精英文化也越來越多地选择在网络上自我声张。除了这三种主要的文化类型之外,一些在现实社会屮被压制的边缘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也逐渐从“失语”的状态走向话语的“前台”,公开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不仅为现有的文化提供了表达和扩张的渠道,它还生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技术、网民创造的文

6、化。可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网民文化不是大众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这两种文化都有大量的受众,并且有很大的重合性,但两者并不是同一类型。网民在年龄、学丿力等结构上都有自己的偏向,网民群体与“大众”并不是同一的,因此“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也不是一致的。“网络文化”有口己的特征。将“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作比较是冇意思的事情。由于大众文化的载体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因此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抵抗性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在国家规定的轨道上运行的。而“网络文化”则具有一定的反抗性,比如一些网络语言的兴起冲击了现有的话语体系。网络

7、文化也具有反权威、反中心的精神气质。这也是大众文化所不具有的,大众文化在木质上是现代性的。总而言之,互联网空间中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已经形成。各种文化之间是非常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主流文化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但公众对其的认可却不断下降;大众文化以娱乐和消费为核心,本质上并不构成对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的挑战,但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大众文化也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而挑战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1111990年代z后,精英文化就被纳入体制内,难以构成对意识形态主流文化的挑战。真正与意识形态主流文化冲突的应该是一些边缘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以及新兴

8、的网络文化,述有西方文化借助互联网的输入。关于如何在文化层面对互联网进行管理,我们在最后一部分将会进行详细的探讨。二、互联网空间中的意识形态冲突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浮出水面,许多种意识形态都在网络中获得了表达的空间。在本节中,我们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