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10553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多年经验,女生大多都觉得难学的学科里数学是排在第一位的。在一个班级里,男生的数学成绩往往比女生居于前列的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趋势呈上升的趋势。在小学里,数学成绩往往是女生较好;到了初中,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成绩略微有差异,一般初一女生的数学成绩比男生略高,而初二、初三男生的数学成绩就慢慢赶超了女生;一旦进入高中,男女生的数学成绩差距就开始明显,特别是重点的理科班男女生人数悬殊很大。我们也知道,在理工科类的大学,男生人数要远远多于女生人数。[1]很多实践都证明了在数学
2、教育中性别差异影响了女生的发展,但是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及其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女生数学成绩差,首先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影响,其次,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有较大的课程量,较低的数学成绩就会给不少女生心理上造成障碍。学生一生处理问题的思路甚至都会受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去将数学教育中性别差异的影响尽可能减少。[2]1•客观因素。首先是生理因素的差异。导致性别差异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一部分原因就是男女生大脑半球的发展程度不同。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3、力还有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随着年级的升高,就月突出的考察这些能力,所以这种男女生生理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性别差异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记忆方面,女生比较擅长;理解方面,男生比较擅长。数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长,记忆性的内容越来越少,分析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于数学学习,女生用重复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而男生的理解记忆,不但学习效果更加持久,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能被发现,掌握的时候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其次就是心理因素的差异。女生在形象思维方面比
4、较擅长,而男生则擅长于抽象思维。男生重视对条件、结论的分析,以及根据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这种抽象思维;而女生则在模仿、套用方面比较偏重,形象思维只是仅仅凭借头脑中的数学形象,对问题的实质不善于探究。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习主要靠理解,女生记忆式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学习这些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抽象内容,这一因素对女生的数学学习有直接影响。2•主观因素。首先是,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女生意志力和自信心和男生比起来,显得比较弱,这也是其依赖性特征的一个表现。女生一般遇到数学题时常按老师讲解的例题的思路来做,一旦遇
5、到复杂问题,没有可套用的模板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如果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失去自信心,成绩出现下降,也没有信息再继续努力,成绩也就一蹶不振。其次是,社会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影响。第一,在孩子的学前启蒙教育时期就存在社会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差异,洋娃娃等是女生常见的玩具,而变形金刚等则是男生常有的玩具,这使得女生表达能力较强,而男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强。第二,在传统社会中,男女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女生受到的保护更多一些,束缚也就比男生多一些,这样女生就拥有较少的独立和自主的空间,所以其依赖性更多和
6、创造性相对较少,而男生则恰恰相反。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男生的这种创新性思维是非常可贵的品质。[4]首先,对于生理因素差异造成的男女生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这种客观事实要正视,尽量让它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所以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教学中要适当形象化,这样女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也比较方便。预习工作可以鼓励女生适当进行,这样其自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能够去独立解决问题。⑸其次,从学前启蒙教育开始就要性别平等观加以推广,将数学教育中男生比女生好的性别观念尽可能多地消除。特别是数学教师在教
7、学中,要将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将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尽可能多的培养。最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束缚性别的框架努力打破,使得性别歧视的影响减少,对于孩子的发展,要讲求自由,要多方向的鼓励,将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开发出来。对于女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着重注意培养,让她们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任务鼓励她们独立完成。同时对于女生数学成绩的落后,要引导她们合理归纳原因,通过有效的心理暗示,使得女生学有自信心学习数学,其意志力也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也就有了动力将数学学好
8、。⑹作者:罗杰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1]傅安球•男女心理上差异与教育[M]涧南:河南出版社,1987.[2]范叙保,汤炳兴,田中•数学能力成分的性别差异测试分析[J].数学学习学报,1999,8(4):40-42.⑶钱晨•能力的性差研究论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3):38-40.[4]傅安球.男女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5]唐盛昌•试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