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96457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2
《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怎么会屡做屡错?——从一道材料题引起的思考内容摘要:本文从一道学生屡做屡错的主观题导入,描述了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案例,并根据学生情况推断学生屡做屡错的原因,进而得出对日后教学工作的若干启示。关键词:材料题案例分析教学启示我国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课堂教学方面重视史料教学,在高考命题中广泛使用材料,让中学生在研究历史当中认识历史,提升人文素养,这个做法得到大多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笔者也赞成这种做法,所以特别注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类似的方法,转变学生
2、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方法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本学期里,有一道改编自上海高考题的材料题,学生做了多次,还是屡做率错。我认为这个现象值得思考。、案例描述原题为2007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共同部分”的主观题第33题。题目如下: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3、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问题:(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岳麓版必修三,我们备课组在编写第一单元测试题的时候,选用了这道题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这是我们改造后的题目: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孟子,名轲,
4、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①。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③,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④。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⑤。请回答:⑴文中属于史料的是0属于史料解释的是O属于历史评价的是O(填代号即可。)⑵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所谓
5、正史)、民间记载(所谓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材料。由于材料的复杂性,我们在引用时在特别慎重。谈谈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使用有什么看法?我们增加了考察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史料的研究价值的认识。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常识做出回答的。我们估计题目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学生回答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第(1)问没有什么悬念,全对的占绝大多数,问题最大的就是第(2)问。几乎一半的同学都做错。错误惊人的相似:都认为题目中出现的材料由于使用了“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三个要素,所以可以引用(
6、或者说可信度高)等之类话语。伤心,沮丧啊。但是痛定思痛,与其责备学生,不如解决问题。经过我们的一番研究,备课组一致认为:高一学生还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学科训练,硬要让他们按照专业的历史思维思路去思考难度是比较大的,闹笑话也不足为奇。之后,我们从审题、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评讲,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历史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史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世事难料。事隔3个月,在期末考试中这道题被修饰一番后出现了: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
7、弟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摘自《孟子•离娄上》)①,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②。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③。⑴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0属于史料的是—0属于历史评价的是—O⑵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材料。谈谈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可信度及使用上有什么看法?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8、,谈谈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和(3)问都没有问题,几乎都是全对的。但是第(2)问仍然让10%多的学生遭遇了“滑铁卢”。错误跟过去一样,“惊人的相似豐二、案例分析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有40%的学生改变过来,做出了正确的答案。问题是,为什么仍然还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