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二语文期末复习-、默写题P8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池I从Z,道阻R长。溯游从Z,宛在水中央。P1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口,而蒙世俗之尘埃乎?P2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P2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牛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P25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P28汉皐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P32蜀
2、江水碧蜀山青,在天愿作比翼鸟,相见时难别亦难,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夜雨闻铃肠断声。此恨绵绵无绝期。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P34对潇潇、暮南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冇长江水,无语东流。P40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P42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P90盛衰
3、Z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P9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沂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寄蜉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氏江之无穷。P206碧云天,黄花地,四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占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二、选择题1、兼葭选自丁《诗经•秦风》。2、渔夫所取的人生哲学是从老庄那继承的。3、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4、“汉家烟尘……战士军前……君不见……”选自《燕歌行》5、口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4、居士。6、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7、大李杜:李口,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8、辛弃疾是宋词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9、“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出自胡适的《梦与诗》。10、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北京人。11、《论语》是记载孔壬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屮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思想。12、东面而视:面向。旋具面目:面孔、脸色、神情。望洋向若:海神。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13、成语:狡兔三窟14、既望:农历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15、《论学问》的观点:读书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16、《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17、
5、《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奇闻轶事,被称为魏晋名止的邀科书”。18、欧•亨利(美)、莫泊桑(法)、契柯夫(俄)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19、玉斃:毛色青口相杂的马。后用作马的美称。倩:请。疏林挂住斜晖是吋间停住的意思。20、《雷雨》人物关系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三,名词解释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汉儒尊为经,称之为《诗经》,并将其列为“五经”之首,是中国历史上贵族教育
6、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之一。2、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的、艺术的表现手段,门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耍目的的文学文体。3、科学小品又称科普小品,是指以文学小甜的形式向公众介绍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让一般读者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的文艺性科普文体。4、细节:文艺作品屮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四、简答题(8分/题)1、渔父形象?答: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渔父的形象往往是参破人生、远离尘俗的隐逸思想和超旷人格的象征。这部作品里的渔父,就是一个乐天知命、随性门适的隐士形象。从他劝说屈原与世浮沉而不必“
7、深思高举”的言辞和所唱的“沧浪之歌”中,是不难体味的。渔父所取的人生哲学、处事态度,自然是从老庄那里继承来的;他所标举的能够“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圣人”,指的也是老、庄一类人物。2、谈谈对大学的理解。屮心论点是:一抱定宗旨,二砥砺德行,三敬爱师友。各个点分开写些其他自己的理解。3•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生命轮回意义的理解。一个人的死,也与整个人类的生相关。毫无疑问,谁也不喜欢死,但是因此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