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95818
大小:139.6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2
《语文必修1第2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鲁僖公二I•八年(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Z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岀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重点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伯又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是否是引狼入室?这并不是引狼入室,而是一着极为巧妙的棋。强人的晋国依然围着郑
2、国,让秦国替白己把导国门,不仅是为郑国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还顺利地将矛盾转移到秦晋Z间。两国的对峙局面一旦形成,那么郑国就安全了。所以,这看起来好像是引狼入室,实际上是意在拒“虎”。从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启示?观点一群众的徊慧是无限的。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秦师,解除了郑国的危机,体现了群众智惹的无穷和强大。观点二在郑伯坦诚道歉后,烛之武人义前行。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它是激励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观点三凡事不可感情用事,而应理智分析,冷静
3、处理。秦伯背离盟约,擅白撤兵。晋之大臣子范“请击之”。此时的晋伯可谓泰然自若,处变不惊。他经过理智分析,断然放弃了这次军事行动,也撤军而去。由此可见,在关键时刻,用理智驾驭好行动至关重要。技法攻略解答“一词多义”题的基本方法1.掌握一词多义典例。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特别是要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的典型例句,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卜•來,这是文言文一词多义的复习方法之一。积累丰厚,才能运用自如。2.利用具体语境推断。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论战》)中的“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指“第二次”。3.利用字形推断。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口J以探求字的意义。如形旁“『“弓”“戈”“斤”等与兵器冇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等等。4.利用语法分析。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小作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如“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军”作旬了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军”应译为动词“驻军”。《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5、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而的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史书的体例序号体例性质示例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春秋》《左传》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爭件《史记》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国语》《战国策》④逋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史记》《资治通鉴》⑤断代体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通鑒纪爭本末》[注]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口J同时
6、归人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吋还是断代史史书。【知识链接】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门J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伏笔是为了前后照应,在看到后面情节麻恍然明白前面写的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來是为此服务的。使用伏笔应注意:①冇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①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要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②伏笔要有照应,前
7、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來反而显得枯燥背景探寻《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Z前的六年。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了丹送到秦国当人质。秦“遇之不善”,燕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了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以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
8、部的混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