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

ID:44489756

大小:78.5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秋声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学科学案章节课题:《秋声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回忆有关欧阳修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背景。2.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重难点】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声的描绘。2•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欧阳修(1007—107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交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小进丄,先后在小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

2、部尚站、兵部尚卩等职,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了少傅身份辞职,归隐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中。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了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古文运动传统,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血都有鮫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其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著冇《欧阳文忠公集》。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二、写作背景欧阳修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但他的一主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时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丿犬历新政”被贬滁州(作《醉翁亭记》);48岁那年

3、,又被宦官诬陷,儿乎出知同州。《秋声赋》一文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年春天他辞去开封府尹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人生短暂、变化无情感伤于怀,在这篇文章中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融入了作者的深沉感慨。三、文体常识赋,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釆、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加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乂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

4、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如赋一骚赋一辞赋一骈赋一律赋一文赋)四、文学积累我国古代从《诗经》《楚辞》开始,历代诗人对秋天作了大量动人的抒写。出于一种深切的生命关怀,这些作品中大都饱含一股悲慨Z气,形成了一种广阔的“文士芯秋”现象,请捜集一些关于写秋天的诗词或诗句,写在下面。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编号:017时间:2013.6.18主编:陈晓平审核:张俊芳班级:姓名:章节课题:《秋声赋》第二课吋一、借助注禅、工具书阅读全文,读准字

5、音,翻译全文。悚然()萧飒()砰湃()錠縱铮铮()慄冽()••••••夥然()渥然()槁木()眨人肌骨()戕贼()•••••二、涌读、疏通文章诵读、梳理第一段1.字词①欧阳子方夜读书:••②闻有声自西南來者:■③悚然而听之:••④忽奔腾而砰湃:••⑤錠錠铮铮,金铁皆鸣:⑥又如赴敌Z兵,衔枚疾走:•••2.思考找岀描写秋声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样描写妙处何在?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诵读、梳理笫二段1.字词①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②其气栗冽,眨人肌骨:•••①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_气之余烈:••••②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③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6、:••④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1.思考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本段是怎样来写秋Z状的呢?作者认为“秋状肃杀”乂是怎样造成的呢?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刈此进行议论的?诵读、梳理第三、四段1.字词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2.思考面对着萧条肃杀的秋景,作者有何感叹?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川白己的话说说意思?童子的反应:莫対,垂头而睡,在文中有何作用?【深入思考】关于文章主题,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休散文,抒

7、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木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可结合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讨论,然后说出观点和理由。姓名:编号:017时间:2013.6.18主编:陈晓平审核:张俊芳班级:章节课题:《秋声赋》笫三课时1.下列通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项是()A.盖夫秋Z为状也(情状)B.有动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