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演变教案

图书演变教案

ID:44479152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2

图书演变教案_第1页
图书演变教案_第2页
图书演变教案_第3页
图书演变教案_第4页
图书演变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书演变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篇一:书籍的变迁教案课题:书籍的变迁(2课时5月13B)【教学目的】一、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二、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三、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教学重难点】学习以吋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一、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些问题,古时候没有书,连文字也没有,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事的?你们手里拿的书

2、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用什么办法记录事情最简单?2、学生自由作答,教师补充归纳。用笔在纸上记录下來。把很多写下來的纸张装订在一起,再加上一张漂亮的封面,这就是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來讨论一个关于书籍的话题。齐读课题,《书籍的变迁》??再读一次。二、解题1、“变迁”是什么意思?(情况的变化转移)那“书籍的变迁”又是什么意思呢?(书籍变化的经过)3、简单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嗨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一一《看云识天气》(2)引用(引资料)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一一《中国石拱桥》(可

3、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3)作比较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一一《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4)列数字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一一《屮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5)分类别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一一《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6)打比方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

4、虹。一一《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彖形彖生动。)(7)摹状貌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一一《中国石拱桥》(使被说明更具体,更形象。)(8)下定义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一《统筹方法》(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9)作诠释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吋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一一《中国石拱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5、10)列图表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三、初读课文,了解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1、那么,书籍原來是什么样的呢?现在的书籍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中间经过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來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想一想。想一想:从原始社会(史前时期)到现在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学生自由阅读,教师巡视)2、谁来说一说,最早的时候书籍是什么样的?一一结绳记事一一甲骨文一一竹简一一帛书一一卷子一一线装书一一现代书一一电子书四、深入了解各个时代的书籍。1、同学们,经过3000多年的变化,现在我们手上

6、才有了轻便的现代书。那各个时代的书籍各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请同学门根据学习要求,再读课文;先來看学习要求。(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请填写课后练习题三的表格。五、分析课文(一)理清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条理清楚,语言精确、周密。请结合课文内容,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全文分三个本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史前时期的记事方式,交代文字出现的时间。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书籍的变迁情况。包括两层: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介绍书籍的形成、产生。第二层(第4一5自然段)介绍书籍的发展。第三部分(结尾段)简介近代石卬书和现代铅卬书,

7、指出今后书籍储存保管手段的发展趋势。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书籍的变迁情况,也了解从原始社会(史前时期)到现在书籍经过了哪些变化,知道了各个时代的书籍各是什么样的。那么书籍经过3000多年的变化,时间之长远,资料之多,变化之大,作者是怎样组织选择这篇说明文的材料的?课文介绍的是书籍的变迁,而文章却以文字的出现开头,以新的记载符号的出现结束,写的都不是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具体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教学过程:一、

8、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所学习的内容。二、讲读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