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95363
大小:390.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演变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是指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组合,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开展信息服务活动的工作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服务机制与模式有效支持用户利用信息來学习解决现实问题和创造知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数字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信息服务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馆员屮心”、“资源屮心”、“产品屮心”到“用户中心”的演变过程。本文将对这一演变规律和未来走向进行初步探讨。1数字图书馆的萌芽阶段:“馆员中心”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萌芽最
2、初是基于图书馆业务工作发展的紺要,其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以更好地服务用户。这种基于业务工作的需耍的服务模式必然是一种从信息服务人员(馆员)出发,并以信息服务人员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用下图简要表示。信息服务人员在这一模式屮处于主动、主要和屮心的地位,是信息服务工作的中心,一切工作以是否有利于服务人员开展服务工作为目的,而过少考虑信息用户的主动参与。用户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主动地选择和参与信息服务产品的生产,只能坐等服务人员给他们提供产品,他们的需求在服务人员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因而也就
3、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满足。图1馆员中心服务模式2数字图书馆的产生阶段:基于信息存贮的“资源中心”服务模式随着文献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现有的实体图书馆根本无法承受其增长带来的存贮压力。当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存贮技术为文献信息存贮丿玉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时,特别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为人类信息传递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大量数字信息开始替代文献信息出现,这实际上是数字图书馆产生的主要标志。与此相适应,信息服务模式也演变为一种以数字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资源中心”服务模式,就是指服务人员只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向用户提供的只是一种数字化了的文献
4、信息,而缺少加工与挖掘的深度,只是简单的替换而非精细的加工与产品开发。资源不作开发,不形成适销对路的产品,对用户来说始终是一摊废物,因此这一阶段的服务模式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没有摆脱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禁锢。图2资源中心服务模式3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阶段:“产品中心”服务模式这一阶段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是-•种以MARC书目管理系统为纽带,基于本馆特定的数字化馆藏资源的相对独立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工作重心的转移,用户观念的转变,信息服务产品在服务屮的地位与作用H益突出,萌芽阶段的服务模式明显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产
5、品中心信息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了。信息服务人员通过对信息资源加工增值形成信息服务产品,并以某种策略与方式提供给信息用户使用。在这种服务模式中,服务活动的中心是信息产品,关注的是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服务产品的生产。此服务模式各要素中突出服务资源,产品的地位,用户是客体,始终有求于图书馆,居于从属地位,信息服务人员的特定服务和信息用户的能动性受到忽视。具体模式图示如下:!反塢▼图3产品中心服务模式4数字图书馆的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用户中心”服务模式成熟阶段的数字图书馆是以对大量通过Intenet提供的分布式数字信息资源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不再以
6、文献数字化和具体数字资源库建设为核心,而主要是面向分布式和异构化数字信息资源,通过服务集成构造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分布式、界构化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环境必然耍求其服务模式有新的突破与创新,必然要求数字图书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中心”服务模式就是信息服务工作一切从用户信息活动出发,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与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信息服务工作从信息用户出发,根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与解决问题的信息活动的蛊要,以某种策略与方式生产用户需要的信息产品提供给信息用户,用户的需求与问题在这个服务活动中得到彻底
7、解决。用户中心服务模式充分注意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活动各要素Z间合理结合与服务系统功能放大,特别强调了信息用户在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与参与作用,用户是这一服务模式中的主体。图4用户中心服务模式5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未来走向迅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数字信息资源体系正在造就一个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信息资源、信息组织工具、信息传递工具tl益聚合为同一数字空间,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系统口益趋向连接于同一网络空间,一种面向用户信息活动和用户信息系统来组织、集成、嵌入数字信息空间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坏境正在形成。
8、这使得信息资源的物理存在与逻辑存在不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活动都聚合于同〜数字空间中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各种基于网络、基于知识、基于协作的信息处理机制也tl益成熟,它们之间的链接、交换、互操作、协作和集成也日益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