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52671
大小:27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22
《广东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模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东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模块1-1与3-1教材分析李剑虹2008.9.19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二、教材选取的主要内容三、课例对比四、3-1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一)共同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打基础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科学探究,探究形式多样加强物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思想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二)不同点:1-13-1为满足学生学习物理的选择性需求设计,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较全面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意物理学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笔调轻松
2、友好又不失严谨,表述形式生动,无公式语言平实准确,重视对概念、规律的阐述让学生切身体验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介绍多种物理思维方法二.教材选取的主要内容(一)呈现顺序1-13-1第一章电与磁电场第二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电路第三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磁场第四章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二.教材选取的主要内容(二)具体内容1、共同的:两种电荷、电荷守恒、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电场、匀强电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电子束的磁偏转二.教材选取的主要内容(二)具体内容1-13-1电阻器、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初步判断家电故障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焦耳定律、多用电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电容器的电容、充放电传感器门电路、集成电路电磁领域技术发明对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家用电器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2、不同的:三.课例对比在教学上,即使是相似(甚至一样)的内容,两个模块亦应该各有侧重。1-1突出人文特点,更强调物理知识在发现之初对历史的影响及现在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更侧重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讨论及解决。对单纯的物理问题不作深度上的挖掘,避免节外生枝。3-1突出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尽可能用准确
4、的科学语言。引导学生用基本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有时可以节外生枝,创造令学生困惑的问题情景。三.课例对比1-1有趣的静电现象3-1认识静电三.课例对比1-1有趣的静电现象3-1认识静电引入只举生活中的例子一次闪电消耗的能量大概是多少?静电的产生用最简易的实验(气球与铝罐)可用稍微复杂的实验(气球与细水流)三种起电方法的演示实验要准备充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三种起电方法的演示实验要准备充分,可设计意外情况静电现象解释按教材演示实验可考虑作些变化四.3-1教材分析第一章电场注意完善静电学中的知识链第二章电路如何建立与第一章的联系第三章磁场与电场类比,引发对称性思考(略)电场
5、力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电场力的功电势定义: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电势)电场力所做的功定义:UAB=WAB/q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电场强度电场力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没有证明电场力的功完善静电学中的知识链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电场力的功补充: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补充证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叫电势差试探电荷在场中某点受的电场力与电荷量的比值跟试探电荷无关E数值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的电势差E=F/qWAB=EpA-EpBφ=Ep/qUAB=φA-φBU=Ed和重力与重力势能类比WA
6、B=EpA-EpB完善静电学中的知识链定义:UAB=WAB/q如何证明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假设一个电荷在匀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移动能否从功的基本计算入手?dEBAF沿AB路径:WAB=Fd沿ACB路径:WAC=FSACcosθ=FdWBC=0WACB=WAC+WBC=FdCθ=WAB对弯曲路径或非匀强磁场的情况,可让学生课后用微元的思想证明解决完善静电学中的知识链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电场力的功示波器电容器完善静电学中的知识链定义式决定式电场强度F/q(点电荷)kQ/(r2)电势Ep/q(点电荷)-kQ/r电容Q/U(平行板电容器)εS/(4πkd)电阻
7、U/I(金属导体)ρl/S静电学中的知识对比建立电路与电场的联系学生困惑:第一章“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第二章“通电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导体内部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运动”MNE0FFnFtAB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建立第一、第二两章的联系,消除困惑MNE0FFnFt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ABMNE0MNEEE0E′导线内很快形成沿导线方向恒定电场●经历一次由不平衡到动态平衡的变化分析过程本发言参阅了网上黄恕伯的3-1教材分析材料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