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中医治疗心悟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

ID:44448675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_第1页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_第2页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_第3页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_第4页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病中医治疗心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病中医治疗心悟关键词:肝病;病机;扶正驱邪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87-02笔者在云南中医学院读研期间,有幸跟随导师陈文慧教授学习聆教并系统学习了苏涟教授治疗肝病经验,几年临床实践屮,对肝病的特点及疗法有了新的理解,由于水平所限,难以完全理解恩师的中医精髓,仅代表个人观点。现以慢乙肝为例将心得体会整理报道如下,以飨同仁。笔者认为:慢乙肝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慢乙肝具有特殊的病因,独特的病机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特殊体质。这些都对辨证、用药产生不利的彩响,慢乙肝病机错综复杂,治疗屮矛盾重重,因此治疗难度极大。慢乙肝

2、病机有以下特点:“肝病皆湿,肝病多瘀,肝病多郁,肝阴易亏、肝阳易亢,病肝必病脾。”治疗的最大难点是阴虚体质与湿邪的胶着。1病机特点11肝病皆湿肝病患者基本有湿邪的存在,区别仅是各个时期湿邪轻重的不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乙肝病毒本身属于湿邪,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只要病因持续存在,湿邪则无法得解;②肝脾相关,肝病及脾,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生血统血而司运化,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影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液,水湿内停;③湿邪困脾,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常先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内

3、停。以上因素形成恶性循环。乙肝病毒往往终生不去,因此湿邪终生不解。湿邪贯穿肝病的始终,对整个治疗过程均冇重大影响。12肝病多瘀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郁结,血的运行依赖气的升降出入,气机郁结会导致血行障碍,形成血瘀。瘀血阻滞气机,又会导致气机郁结,促进瘀血的形成。肝病及脾、湿邪困脾,均可导致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失常,先天之精气失于水谷精气充养,导致气虚,《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气虚行血乏力则血瘀。13肝病多郁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肝主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则抑郁难解;反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又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4、,导致肝气郁结。其二肝病患者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源于本身对肝病的巨大恐惧,肝病目前属于难治病,除极少数年轻患者应用干扰素冇治愈可能外,绝大多数患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其次源于社会的排斥,常使患者脱离群体,形成孤僻、抑郁的性格。14肝阴易亏、肝阳易亢肝为风木Z脏,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为阴阳统一之体。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炽盛,耗伤肝阴,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可导致肾阴亏虚,肝火又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不足,肾阴不足乂可导致肝阴不足。乙肝病毒长期侵犯肝脏,其则终生不去,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5、H久形成肝肾阴亏体质,对治疗用药产生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用笏选择十分困难,患者平时可无阴亏阳亢表现,但应用健脾、化湿、疏肝、活血药不当,均可损耗肝肾之阴,导致出现阴亏阳亢表现,使治疗难以为继。15病肝必病脾《黄帝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肝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生血统血而司运化,肝与脾之间的关系首先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影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健旺,生血有源,则肝有所藏,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肝血不足。其二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阻滞气机,致肝疏泄不利,此外脾气虚弱亦可致肝失疏泄

6、,甚则动风。慢乙肝在病程各个阶段病机亦各有其特点:临床观察发现,年轻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属邪气潜藏,无临床症状;进入免疫清除期肝功轻度异常无黄疸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虚湿滞,肝功重度异常甚至有黄疸者主要表现以脾虚湿盛为主,肝硬化代偿期主要以肝郁、脾虚、血瘀为主,肝硬化失代偿期无腹水者以肝郁、脾虚、血瘀合并肝肾阴虚为主,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肝肾阴虚、血瘀症状越明显,合并腹水者兼有水结。2治疗难点治疗的最大难点是阴虚体质与湿邪的胶着,造成用药选择相当困难,治疗相互孑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补脾易助火伤阴,“气有余便是火”,健脾不当易助火,导致阴液耗伤;(2)化湿药易伤阴

7、,化湿药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有耗气伤津之弊;(3)滋阴易助湿,补阴药大多廿寒滋腻,易伤脾助湿;(4)疏肝易伤阴动风。疏肝药多辛温香燥Z品,易耗气伤阴;(5)化瘀易耗血动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耗血即耗肝阴。3治疗心得(1)用药选择:肝病用药要做到健脾不宜妄补、疏泄不宜太散、化湿不宜太燥、清热不宜过寒、祛瘀不宜太破,力求利湿不伤阴,养阴不助湿,并应结合患者病情、体质等具体情况辨证加减用药,由于湿热较为顽固,故临证应注意:湿热未净,不能妄用滋补,应先清利湿热;湿热和阴虚同时并见时,治疗上既要利湿,又要养阴。在选方用药上祛湿宜多用慧政仁、茯苓、泽泻、木通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