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帝高阳之)教案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

ID:44441199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_第1页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_第2页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_第3页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_第4页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骚》(帝高阳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备课时间:18年9月14日★课题《离骚》课型新授(器2个课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2•赏析诗人的自我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把握本诗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4.理解诗人的爱国精神与人格情操。教材分析(详细)★重点1•赏析诗人的自我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本诗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难点1•学习本诗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出示对联:“天问「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

2、流应识九歌心”。从对联中的“天问、汨罗江、香草、三户地、九歌等词,可知凭吊的是屈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最著名的《离骚》节选,感受他的离愁遭遇。二.作者简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1.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或者教师指定学生冋答2•学生分小组讨论或自由举手回答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而。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

3、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I•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三.屈原作品介绍及《离骚》成就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屮,《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一一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

4、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四.读准字音(见PPT)五.齐读全诗,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全文释义。教师讲解重点字词意思,学牛逐句翻译。(见PPT)六.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耍写这些?明确:写自己(1)高贵的出身(2)降生时刻的不凡(3)美好的名和字(4)美好的品质和才能是为了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

5、结朿。自述家世、出牛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第二层,至『恐美人之迟暮”。自述一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第三层,至『来吾道夫先路也”。急切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3.学习本诗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A.找找诗中运用象征的诗句,并说出其中的含义。芳草香木:彖征高尚的品德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髙洁美人芳草:比喻贤臣。美人:比喻君主B.找找对比手法的运用“恐年岁之不与”一一党人“偷乐”4.思考扈江离”比喻什么?“乘骐骥”比喻什么?形容自己修身养性的有那些比喻?

6、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徳;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5.如何理解“香草美人”?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6.齐读全诗,谈谈对屈原的评价。明确: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7.了解屈原作品特色。明确:浪漫主义,有狂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比兴手法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用众女妒美比喻群小嫉贤。★课堂小结屈原自叙其家世、出生、兴趣爱好、性格品行、精勤修德,表明自己有条件成为国家栋梁,也非常愿

7、意报效祖国,希望君王能早点任用自己,自己急愿扬鞭跃马为君王引路开道、冲锋陷阵,在所不辞。★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2.熟读《离骚》全诗。板书设计出生高阳苗裔品质内美、修能行为精勤修德愿望为君前驱反思标★部分为电子详、简案均必填内容。电子教案必须是一课一教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