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41000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2
《《高二语文逍遥游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逍遥游(节选)主备教师:王登伟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逍遥游(节选)》(二)解析:木节课要学的《逍遥游》居《庄了内篇》之首,是阐发庄了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也可以说是《庄子》一书的纲领。而本篇课文是节选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庄子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虽不可能达到,但庄了却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來使想象的“逍遥”至境具体化甚至人格化。学习木篇课文重点是理解庄子的思想,欣赏其散文的意境美和气韵美,掌握和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二、目标及解析(一)目标: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
2、、词和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了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5、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二)解析: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知识,就是要求学生记住重要的实词、虚词,知道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学习木文的多种修辞方法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屮灵活运用。好
3、药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情节、形象,能对文章进行鉴赏。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理解庄子写作的意图,要表达的思想。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庄了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独特而深邃,而且文字说理性较强,且庄了善用想象,喜欢夸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庄子的其他作品和故事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四.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配乐朗读、投影仪。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圻”(李泽厚语)血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
4、,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牛•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冇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最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人方:被有很高的道徳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既然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够遥想一下庄了的形象呢?(答案具冇开放性,大致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
5、言”[《史记》语],是一位被褐怀王的隐士高人。)可以让学生多介绍相关的故事。明确知识:1、庄子,名周,约牛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耍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Z中口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口J见其性格特点。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
6、出发,他对待牛: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吋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Z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掠弃一切文化知识。3、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來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方而“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肱篦》)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而,“王公大人不能器Z”(《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
7、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口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Z歌《逍遥游》。4、《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鲍鹏展翅、不龟手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再一次接触庄了,我们要通过《逍遥游》了解庄了的哲学世界,走进庄了内心的深处。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牛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北冥(mlng)鲍鹏(kun)
8、技(tudn)迁徙(xi)坳堂(ao)草芥(jie)夭阅(e)蜩蝉(tiao)舂粮(chong)IS姑(huigu)大椿(chun)斥鳩(chiydn)泠然(11ng)万仞(ren)蓬蒿(gdo)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五、学生再读课文,看图说话。(等于翻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