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死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死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摘要】目的:探讨死胎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市妇幼保健院2000年10刀〜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死胎患者的死胎原因。结果:死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脐带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和胎盘早剥等。结论: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和孕期宣教,正规产前检查,重视胎动,积极处理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关键词】死胎;原因;预防死胎是指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笔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
2、0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死胎患者共50例,年龄18〜48岁,孕周20〜42周。年龄>35岁者20例(40%),〈35岁者30例(60%)。大专以下文化程度40例(8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20%)。欲1〜5次,朗台45例(90%),双胎5例仃0%)。定期产前检查20例(40%),未定期产前检查30例(60%)o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分娩前均经我院B超诊断胎儿宫内死亡。1.3胎动异常就诊时限:胎动异常均为妊娠满36周后的患者(20例),胎动减少并消失0.5d3例(6%),1d14例(28%),>1d
3、3例(6%)02死胎原因分析2.1胎死宫内的相关因素分析:①孕妇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子痫前期11例(22%),子痫1例(2%),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例(4%),霉菌性阴道炎4例(8%),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7例(14%)o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5例(10%),均于妊娠28周前死亡,双胎5例(10%),其中3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一胎死亡。胎儿宫内感染1例(2%),母儿血型不合2例(4%),胎儿生长受限18例(36%)o③胎盘因素:胎盘早剥10例(20%),前置胎盘3例(6%)o④脐带异常:均为妊娠36周后,脐带打
4、结3例(6%),绕颈1周2例(4%),绕颈2周5例(10%),绕颈3周3例(6%)o2.2分娩方式:阴道分娩40例(80%),剖宫产10例(20%),其中3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一胎胎死宫内,36〜38周均于确诊后行剖宫产,3例新生儿均存活,7例因重度胎盘早剥行急诊剖宫产术。3讨论3.1加强高危孕妇管理:通过系统的产前检查,尽早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指导其规范产前检查,并介绍胎儿监护的方法,以期降低死胎的发生。3.2加强孕期宣教:胎动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状况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妊娠晚期孕妇,胎动变化可反映胎儿宫内的安危。
5、一般情况下,胎动消失12〜24h后,胎心搏动才消失,故胎动消失是胎儿危险的信号,若孕妇感觉胎动异常,应及时就诊,避免死胎的发生。3.3积极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其发病机理为全身血管痉挛,胎盘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从而影响胎盘的运输和合成功能,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本资料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例,其中未行正规产前检查9例。基层医院因新生儿科条件有限,尽可能延长孕周,往往会出现无法逆转的不良结局,其中10例胎盘早剥屮8例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故应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及时发现高危孕妇并转至上
6、级医院进行处理,适吋终止妊娠,减少死胎的发生。本资料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共7例(14%),其中餐后2h血糖控制不满意者3例(血糖波动于6.7〜9.1mmol/L),未检测血糖者2例,GDM是死胎的唯一原因,容易被忽视,故应对所有孕妇筛查血糖,对血糖异常者,应Y以饮食、运动指导及治疗。合并阴道炎者4例,其屮有2例在孕早期首次诊断,并反复发生,2例孕晚期诊断,经治疗后未复查,其中有1例产时高热,血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胎盘细菌培养阴性,提示孕妇可能存在感染,由感染引起的死胎的病原体主要是B族溶血性链球菌,埃希菌和解眠支原体
7、。故建议对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FGR、原因不明的羊水过少等的孕妇行B族溶血性链球菌,埃希菌和解腺支原体病毒系列等筛查,若异常应给与相应治疗,并在孕晚期加强胎心监护。3.4充分利用B超:脐带因素导致死胎多见于妊娠后晚期,B超报告脐带绕颈的符合率97.5%,可以判断脐带绕颈的周数,松紧度及有无胎儿窘迫,还可以清晰反映出脐动脉的脉冲频谱,可以对B超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提前进行胎心监护检查,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对绕颈2周及以上者,绕颈较紧伴胎心监护异常者可放宽剖宫产指征,能避免部分脐带因素的胎死宫内的发生,脐带过度扭转多伴有S/D值增高,
8、对此类人群也可通过加强胎心监护,增加产前检查次数,而及时发现异常。3.5适当选择双胎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双胎属于高危妊娠范畴,孕妇和胎儿并发症均高于单胎,双胎中一胎胎死宫内者单卵双胎要远远高于双卵双胎,对于单卵双胎,双胎输血综合症是导致胎死宫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资料中5例双胎,有3例是单卵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