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3183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经济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思考及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思考及防范近年一些不法分了利川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仍很严垂,应引起企业及合同管理机构的重视。一、经济合同欺诈行为主要表现。1.以预付款或定金。押金的方式骗取贷款。由于市场疲软,一些经营滑坡的企业产品滞销。行骗者利用企业急于回笼资金的心理,用预付少量货款等方法,消除对方戒心,达到行骗目的。如浙江宁海人刘某同上海市医学会下属协会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后,先支付了少量押金并虚构销售业绩,骗取了对方的信任,此后却将公司库存的价值达兀万元的1800瓶各类白酒席卷一空。2.编造理由,侵吞定金。行骗者多以老少边穷地区的单位为主耍对彖,利用对方“求富心切”的心
2、理弱点,以大批虽的加工业务为诱饵,签订合同并收取定金,最后以加工质量不合格为由侵吞定金。如本市某机械厂曾在短短的16个月间,以加工木箱、安全门、定位片等业务,先后同甘肃、张家港、浙江等地的13家单位签订了加工承揽合同。最后,皆以产品不合格为由,骗取定金、违约金计11.84万元。经查:该机械厂根本不需木箱、安全门等产品,与其它单位也无此业务往来,纯属“醉翁Z意不在酒覽3.伪造证件,假冒身份。不法分子用伪造的证照将占己包装成国内外的大公司,然后以合资为名,要求合资对方高价购买其指定的设备作为出资。如福建籍农民李良云等人从1997年始租借高级写字楼,以从广东购得的伪造的执照——美
3、国麦克马降冇限公司为诱饵,向内地企业发函征求合资伙伴。李同而来应征的北京某单位签订了合资意向书,规定双方各投资200万元,然后要求这家单位到其事先串通好的企业髙价购买实际已淘汰的设备,欲骗取对方的合资资金,因被工商局及吋查获,李的阴谋才未得逞。4.通过中介公司设广告骗局。不法分了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发布广告招引加工项冃的接产方并诱使其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在收到接产方合同保证金后,以产品样品不合格为由侵吞保证金。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委托中介机构代为招揽客八,中介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事实,以消除接产方的疑虑和警惕,促成了欺诈合同的签订。同时,收取屮介费后把客户介绍
4、给定做方,致使接产方被骗后也难以讨还支付给中介方的中介费。5.假扮“下家”求货,实为“上家”骗款。诈骗者利用对方欲赚取购销差价的心理,先以下家的身份与被骗方订立购销合同,同时乂串通第三方作为被骗方的上家,以提供被骗方下家所需相同的商品为诱饵,诱使被骗方订立合同,骗取货款。6.虚构标的,骗取施工企业合同保证金。诈骗者木身是不具冇专业资质的企业,通过种种方法获得项冃工程的资料,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图纸,以发包方的身份引诱其他单位承包工程,从而骗取对方的合同保证金等。二、原因分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手法变化多端,虽说大多数手法并不太高明,但屡屡得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5、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H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加Z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希望通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往來摆脱贫困;有的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未及吋调整好经营方向,出现效益滑坡,形成产品积压,渴望尽快冋笼资金。被骗方大多参与市场经验不足,法制意识淡薄,订立合同前不重视对对方的资信调查,或急于成交等等,这些都给行骗者以可趁之机。2.交易行为不规范及部门把关不严。冇的企业负责人将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订完协议后对承包者的经营行为放任不管。欲行骗的承包者见利忘义,明知违反法律仍
6、铤而走险,利川经济合同从事诈骗活动。曾被工商局查获的一些单位大多是个人同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承包合同,挂靠在街道的企业。从屮也眾露了一些问题:有的部门领导只图眼前利益,在不了解、不知情的情况下接纳他人挂靠经营或将企业交给他人承包,甚至为其出具伪证,捉供虚假资金和经营场所证明,帮助其申办营业执照,为行骗者创造了条件。3.钻法律空子,处罚不严。“披合法外衣,T不法勾当”是利用经济合同欺诈的重要特点。从字面上看其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很难发现有什么破绽。所以,法院和仲裁机关对由此而形成的纠纷视作一般的合同纠纷,给行骗者钻了空了。工商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主要是依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
7、条例》,实际执法中困难不少。三、经济合同欺诈行为的危害及法律思考1.使商业信用下降,交易方式倒退。合同木是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木的行为,然而,却由于合同欺诈行为的H益犯獗而导致合同签约的下降。据查:目前,各类金业签订合同金额只占经济往来总额的50%,落后的现金交易方式逐步取代合同交易方式,合同维系经济活动的纽带作用逐步被淡化,这无疑是一种倒退现彖。2.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据国家工商局98年的抽样调杳,全国的合同平均履约率仅40%。我国每年因经济合同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合同欺诈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