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

ID:44425401

大小:88.8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2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_第3页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_第4页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经验、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的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分析和对策进入21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稳步前进。单产由20世纪末三年(1988-2000年)平均亩产416公斤,上升到近三年(2007-2009年)的平均亩产465公斤。每亩增产49公斤,增产幅度为11.8%o但发展速度明显不如前一个九年。1989-2001年平均亩产322.7公斤,九年提高到416公斤,亩增产93.3公斤,增产幅度达到28.9%0就增产数量而言,最近的九年只是上一个九年的一半略强。但是,这一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原因在于,进入21世纪,我市小麦生产进入了单产“爬坡”阶

2、段。即,高产向更高产迈进的较艰难阶段,继续增产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在曲折中前进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小麦单产水平,在人口继续增长,耕地不可避免继续减少的趋势下,是不能满足未来发展要求的。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较高的增产速度才能满足未来需求。因此,占到高处,放眼长远,回顾总结进入新世纪我市小麦生产的基本经验,客观认识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相应对策,是我们继续前进所必须的。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粗浅看法。一、基本经验本世纪小麦进入高产阶段后之所以还能够取得每亩百斤的增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

3、广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是增产的基础。2000年5月市政府针对“三夏”“三秋”发布了《关于禁止焚烧秸秆的通告》,对禁烧秸秆做了十条规定。这是我市疏堵结合,大力开展秸秆还田的第一枪。但是,“通告”没有对处罚做出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受限。因此,当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2002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对责任、处罚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还制订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借助这一强劲东风,三夏、三秋秸秆还田工作得以真正、普遍落实。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区已形成习惯,秸秆还田率超过85%。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为现代化条件下

4、,耕地合理用养找到了出路。到2005年麦播前,地力培肥就显示了明显作用。以许昌县为例。有机质含量达到1.5%,全氮达到0.81%,速效磷达到24.8PPM,速效钾达到135PPM。土壤养分含量至少提高了一个等级。单季秸秆还田,每亩返还土壤的氮磷钾按市场价折算,每亩价值50-160元(因市场化肥及其品种价格波动)。而且,返还土壤中的有机质,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这是我市高产条件下稳步增产,在全省单产排名前移到第二位(上世纪我市排名在4-6位)的基础。(二)高产、抗倒、抗病品种的推广是高产的关键。进入本世纪儿批优良品种相继

5、被引进推广。先是豫麦18、魅49为代表的高产稳产品种得以普及,后是以矮抗58、周麦16为代表的矮秆抗倒品种成为主导品种。中间还有以郑麦9023、臓18为代表的高产优质品种大面积利用。尽管这些品种不是十全十美,有一些品种因为种性问题、耐倒春寒问题还给个别年份局部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但整体上都是立了大功的,为生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我们所进行的更新换代也是与生产发展和产量水平提高相协调的。因此,不断引进、筛选适应高产向更高产过度的高产、抗倒、抗病品种也是我们未来所必须重视的工作。(三)科学指导下的投入持续稳定增加是产

6、量突破的催化剂。在小麦生产中各项投入都在增加,其中一些是应变措施的投入,作为栽培基础投入更主要的,是科学指导下的化肥投入增加。小麦底化肥投入(十年间隔)变化表年份纯氮纯磷纯钾氮:磷:钾备注1988-19897.643.21:0.42:0绝人部分为橘溶性磷1998-19998.866.032.771:0.68:0.3绝大部分为水溶性磷2008-200911.076.344.091:0.57:0.36绝人部分为水溶性磷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小麦底化肥投入氮磷钾总量由每亩17.66公斤,增加到21.5公斤,增长了21.7

7、%。与20年前相比,每亩投入总量则增加了98.3%,几近一番。同时优质大化肥的比重也由原来的20%左右,提高到了85%以上。氮磷钾投入比例也更趋合理。尤其是磷肥品种由与我市土壤不对路的橘溶性磷转变为与我市土壤偏碱特点相适应的水溶性磷是上一个九年大幅度增产的关键所在。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化肥投入由激增止在向稳步、稳定增长过度。这正是我市小麦生产方式由投入增长型向科技增长型转变的写照。符合生产发展规律。上世纪80、90年代,我市小麦单产的突破口是化肥投入,进入高产阶段后,继续增产应当是一靠投入,二靠科学的双轮驱动。(四)需求

8、和政策扶持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不论投入,还是科技的采用,都要靠市场和政策引导。改革开放初期小麦生产发展说到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发展到今天,生产发展可能还是这“三靠",但次序必然发生变化。我国的国情特点决定,政策的领先地位不会动摇,而科学的地位会前移到投入之前。这提示我们,只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