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ID:44417968

大小:3.53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10-21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_第1页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_第2页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_第3页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_第4页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章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及空间规划第二节几种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概述案例介绍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概述一、空间结构概念1、广义概念广义即地域结构,指区域系统内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物质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总称。包括区域自然空间结构、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2、狭义概念狭义指人类经济活动作用于一定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即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结构。3、空间结构特征三维性、区域性、整体性、系统性、演化性(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式集聚发展阶段、极核扩散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阶段)。1、按尺度:全球空间结构超国家空间结构国家空间结构

2、次国家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结构2、按类别:区域物理空间结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区域社会空间结构。二、类型三、构成要素及组合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1、节点点是最基本的空间结构因素,是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有明确的位置、有大小和形状、集聚性、节点内部有明确的功能区,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起主导作用。适合以点状模式来表达的地物有:城市、集镇、聚落、工矿点、风景区、旅游点、绿洲、小湖和孤山等。2、轴线及其网络轴线,由点状要素组成。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有长度和方向,有一定的质量和标准,有密度的概念。其中,交通线路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空间经济活动

3、横向扩展的先决条件。可以抽象为线状要素的地物主要有:交通运输线,包括高速公路、各种等级公路、铁路、航道、管道、运河和大型水渠等。网络,多条轴线组合即构成网络。区域网络主要形态有放射状、扇形、轴带形、过境网络、环状——一字形网络。起联结作用。3、域面即经济腹地(节点影响与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是节点和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具有确定的空间范围。起基础作用。面状要素的主要特征有:(1)面状要素的形式特征主要是其面积大小的可测性。(2)界限的非规则性和不确定性。(3)类型的多样性。域面的发展水平主要受节点和网络要素的发展水平的制约。适合表达为面状的地物主要有:经济区、文化区等各种类型分区,国家、各级行

4、政区域,规划的城市平面,大洋、海、大湖、平原等。4、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要素及其组合空间系统空间组合类型点-点节点系统村镇系统、集镇系统、城市体系点-线经济枢纽系统交通枢纽、工业枢纽点-面城市-区域系统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线-线网络设施系统交通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给排水网络线-面产业区域系统作物带、工矿带、工业走廊面-面宏观经济地域系统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点-线-面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统等级规模体系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空间相互作用。1、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1)可转移性:指物质要素在区域之间的移动。受距离影响。2)互补性:人口和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构成了经济关系上的相互依赖性

5、。3)中介机会:亦称介入机会,干扰机会,会降低更远的两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距离成本,实现最优化空间结构。2、极化作用形成原因:势能优势、规模效应、乘数效应3、扩散作用形成原因:极核的拉动作用、极核的外溢作用、政府的干预四、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五、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空间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密切关系,距离衰减原理是其理论基础。1、引力模型P表示人口,d表示地方之间距离,i、j表示不同的地方或城市,那么Tij表示地方或城市i和j之间相互作用。第一,为距离摩擦系数。虽然指数的取值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确定,但目前一般将其取值为2,2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幂指数。较大的指数预示两个地方之间相互作用的预期水平不断下

6、降过程中,距离的摩擦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发达国家地方之间的距离指数就要比穷国地方之间距离指数小的多。第二,为规模指数化,此指数越大,该指数下的地方就显示出越强的向心力,相反则离心力越大。例如,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其指数要大得多。第三,k为常数项,做函数的最后调整,以便与现实世界更加吻合。2、潜能模型用于度量区域系统不同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通达性,即一个地方的通达性是它所在的系统其他空间实体施加的作用力的总和。3、市场域模型Pij是i区域产品对j区域的市场占有率,oi是i区域的供应能力,f(rij)是i,j两地交通距离或时间的函数。其他还有艾萨德法、断裂点法。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

7、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两个城市影响区域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公式如上。式中dA为从断裂点到A城的距离;DAB为A、B两城市间的距离,PA为较大城市A的人口,PB为较小城市B的人口。六、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阶段及特征1、极核式空间结构:由于区位条件的不一样,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济部门及组织就会选择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即“点”或“集聚极”。形成极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