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

ID:44412938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_第1页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_第2页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_第3页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_第4页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摘要】古今大量的艺术研究理论著作在中国画发展传承的历程中,为其创作表现的繁荣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其中谢赫的“六法”,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画审美的系统总结,影响极为深远。【关键词】中国画;艺术性;造型中国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长期受传统道家、儒家等思想的影响以精湛的笔墨为载体,在物象的基础上追求神韵的表现,注重以构图的含蓄性表达出“画外有画”的意境。她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强烈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画面构成形式,为世人赞叹并历久弥新。古今大量的艺术研究理论著作在中国画发展传承的历程中,为其创作表现的繁荣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其中谢赫

2、的"六法",以通俗简洁的语言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画审美的系统总结,影响极为深远。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画家将盛行的玄学理念运用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因此成为我国绘画以及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谢赫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史上记载他善画人物,传世绘画作品极少;但其所著《古画品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善的绘画评论著作,在文中谢赫除了对东吴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品评高下外,首先提出了绘画表现标准“六法”论,即:'‘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不仅在绘画的品评上具有很高的理

3、论价值,同时对于后世中国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其中谢赫所提出的“应物象形”既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绘画作品能否达到较高的艺术性和美感的关键。谢赫所提出的"应物象形”,指的就是绘画中的造型基础,也就是说在绘画表现中遵循事物的客观形象,并由创作主体做适当的调整,即前人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绘画美术形式的表现是以事物的形态为表现根基的,没有形象就不会产生绘画。《尔雅》中说:画,形也。唐代裴孝源也在《贞观公私画录序》中提到:“自玄黄萌始,方图辩正,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追而写之。……随物成形,万类无失”。由此可见,造型在画面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如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先民们就开始以轮廓、结构来表现事物的形象。如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以鹳鸟整体结构造型为主体的彩陶纹样《鹳鸟石斧彩陶》,即以粗犷简单的线条来进行勾勒出饱满的事物轮廓;甘肃出土的居址地画主要以色彩为主辅以线条,表现生动的原始画面,同样没有脱离事物的基础造型;中国绘画的表现发展到当今时代虽然以创新、变革为主导从而表现出的个性更加鲜明,审美更加强烈,但同样在画面中会或多或少受到“形”的制约。在中国画艺术的表现类型中,工笔人物和工笔花鸟相对更为严谨,对事物具象造型的要求最高。从古至今,工笔画中对于事物描绘的素材主要取材于自然界中常见的人或花卉、草虫、走兽

5、、山石等,在形的表现上要求能够“对景描绘”,具备面对具体的事物形象能够精细而准确的进行描写客观对象,即古人提倡的师自然、师造化,也就是写实;提倡先有形后有神,形不存则神不在,在形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水色、石色等色彩和表现技法的运用形成丰富的主辅各种和谐对比的色调,来表现画面的情调和气氛,展示作者及描绘对象的内心世界,达到明代莫是龙所说的“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的境界。美术如果没有生活中具体的物象来支撑画面,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可能表现出艺术性和美感。古今工笔画作品中都体现出了作者在重视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的表现事物栩栩如生的特征,如

6、宋代赵昌自号“写生赵昌”,他每天围绕花圃,观察不同时间和不同气候中花叶含露迎风的姿态,并调色进行写照,收集第一手素材,以达到事物"形”的准确性;齐白石在其工笔作品中对事物造型也极为重视,他曾经说过:“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未见之物,不敢大胆乱为也”;工笔人物在画面中对于人物形象结构需要了解一定的艺用解剖知识,包括人体、五官、骨骼肌肉、运动规律等,象形更是表现要点手段之一;当代一部分工笔画在画面中吸收了一部分外来文化、外来艺术的特点,如对画中的形象上略微做出夸张变形的处理:变方为圆、予圆于方等,趣味性更强,但同样是基于不改变基本的形态比例等常识的。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工笔画通

7、过对具体造型的观察和把握,表现出自然界生命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应物象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形似”是其艺术表现的根本所在。易经有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古代文人从中国传统儒释道等哲学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转化为指导画面表现的理论核心,在此影响下,在中国绘画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受地域文化、审美思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经过长时期画家们的实践创新,六法中的“应物象形”所表现出的造型观念逐渐被无限扩大化,形成了画面中丰富多彩的形象,而不仅仅局限于“象形”。在画面上由于工笔画需要对事物的形进行一丝不苟的表现,作画步骤较为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