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

ID:44412590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策在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被广大教师所运用。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倘若出现无效提问,则对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例如,在地面上行驶的汽车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对不对?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只是在“对”与“不对”之间选择,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松散课堂结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本文笔者试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给出相应的解

2、决对策。一、在听评课活动中,一些年轻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提问次数过频,留给学生讨论与思考的时间不够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有位教师前后共提问了将近二十个问题,平均2分钟一个问题,以问代讲,结果学生思考不充分,教师讲解不透彻,影响了实际授课效果。(二)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新课教学时,一位教师先总结上节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紧接着他提出问题: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把以上的结论表

3、示出来?学生在下面写写画画,虽然个别学生写出来了,而大部分学生却感到无从下笔。如果把这一问题设计成三小问。1.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呢?a*■2.如何把以上式子改写成等式的形式?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a=k3•上面等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与比例常数k的取值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各物理量的单位均取国际单位,则k=l,公式简化为a=H,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这样一变,就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变成了有阶梯、层次分明而且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三)提问对象只集中于几个优等生,而不

4、顾及后进生教学活动围绕教师眼中的所谓'‘好学生”进行,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造成班级整体成绩难以提高。(四)为不影响教学进度,排斥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太注重结论,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例如,一位教师提问: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经过短暂思考,某学生站起来说"能”,而另一个学生说“不能”,结果这位教师对说“不能”的学生直接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而对为什么“能”或者“不能”却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不做纠正,那么对

5、后续概念的教学就会埋下很大的隐患。二、针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控制好提问次数一堂课当中,提问不宜过少,但也不宜过多。提问过少,教学过程就会变成一言堂、满堂灌,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目标。提问过多,势必减少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讲解时间,影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过多的提问还会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所提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不良后果。(二)把握好问题难度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不经思考就能回答上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被

6、举高的物体是否有重力势能?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能否忽略摩擦力?等等,用这类问题提问学生,会使学生产生被“小瞧”的感觉,觉得物理课上得太没“意思”;但所提问题也不能太难,使人如赤手捉刺猬,无从下手。问题太艰深,学生回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要加设台阶,放低难度,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把难度降下来,这样,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完成教学目标。(三)明确所提问题的指向性课堂教学一定要兼顾全体学生,要因生制宜,既要重视优等生,也要照顾

7、后进生,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所提物理问题应有所区别。例如,在复习“加速度”这个概念时,为使问题有不同指向,对学习成绩较差的所谓后进生,可以这样提问: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物体有加速度,它的速度是否一定增加?等等;对学习成绩较好的所谓优等生,则换个角度,向他们提出稍难的问题: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各反映了什么?物体的加速度跟其速度是否有关?你能否说一下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的区别?等等。如此提问,一方面能使后进生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使优等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8、,进一步提升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有长进,达到共同提高。(四)解决问题与教学进度并重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当然需要考虑教学进度,但不应忘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任务,因此,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回答错了时,教师就不能简单否定、一带而过。例如,提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吗?当学生的回答是“重合”时,教师这时就应该问问学生为什么会“重合”,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