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06355
大小:93.3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1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精品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口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60分,第II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虽然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I」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
2、主张()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C・墨子D•荀子4•"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A.孟轲B•荀况C•墨翟D.韩非四种结论5.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3、、“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的思想并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朱熹的理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二程、6•〃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8.《近思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
4、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段对话反映的思想是()A・孑L子的礼教B.董仲舒的三纲五常C・朱熹的理学D・李贽的离经叛道9•河南大学教授程民生说:〃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推动这种成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把握”理”的方法主要是〃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D.〃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9•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z〃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悲的时代”o
5、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1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B.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C•程朱理学失去了其统治地位D・中国自然经济的崩溃和瓦解11.宋明时期理学的岀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远小人〃13•葛兆光在《中
6、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他()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宗教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14•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岀: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7、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15.(2014上海单科・T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字岀自()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Z智之端也。人之有是!1!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16.(2014•海南单科・T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