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

ID:44403444

大小:122.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1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_第1页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_第2页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_第3页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_第4页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期考试卷(文科)科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考历史(文科〉科试卷命题人:赵庆涛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B.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2.“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

2、3.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Z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Z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B.以礼入法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5.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

3、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屮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6.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第2课宋明理学……7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第4课礼制规范……17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22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7.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由

4、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1.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來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屮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

5、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3.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屮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4.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屮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

6、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学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5.1902—1904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533种,其小英文书89种,德文书24种,法文书17种,日文书321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A.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D.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6.“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

7、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7.1920年11月,孙屮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來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屮山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B.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C.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8.从“中体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