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

ID:44394051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_第1页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_第2页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_第3页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_第4页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治安案件的询问原则和技巧东宁县公安局绥阳边防派出所张春雷询问笔录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中用得最普遍、最直观的证据,在民警对被询问人调查的过程中,被询问人往往在趋利避害意识支配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虚假陈述或不愿陈述,使案件调查陷于被动•在治安案件办理中,如何灵活运用询问技巧和方法,使当事人准确陈述事实,笔者结合在自己在派出所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办理治安案件中的询问策略和技巧一、治安案件询问中应遵循的原则一、有理有据原则在治安案件的询问初始阶段,切忌先入为主,先下结论,如:把你殴打某某的事说一下。民警在询问调查取证过程

2、中,首先应采集相应证据,了解事实真相,询问当事人才能把握主动权,做到有理有据、得心应手。二、有礼有节原则询问有别于讯问,更不是审问,态度过于冷淡,提问生硬呆板,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甚至形成敌对情绪而影响调查,所以既要严肃认真,又要有礼有节,树立执法的公正性,询问前,应首先准确表面自己的身份,如:我们是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的警察(出示警官证),今天找你调查某案件的情况,其次要警示当事人慎重对待,女口: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你应当如实陈述,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询问过程中,要就事论事,讲道理,评是非,循循善诱,打消当事人消

3、极抵抗的心理,使其愿意陈述事情真相。三、全面细致原则询问笔录要求全面细致、重点突出,所以询问时应遵循七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并按照当事人陈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保持其真实性,涉及到受害人是否需要进行伤情鉴定和行为人的相貌特征、衣着情况、语音特点、明显标记、物品被损害程度等细节问题,要力求准确。询问证人时,切记要问清证人与双方当事人或事件的关系,否则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四、有法可依原则办案民警应熟悉和灵活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询问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当面对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执法行为

4、的质疑和诘问时,能够有理有据、从容面对,又可以利用法律法规教育当事人,防止案件再次发生,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二、治安案件的询问策略和技巧一、控制当事人情绪,避免把双方矛盾转向警方在询问的最初阶段,被询问人在事件突然发生的情况下,精神上和心理上有很大波动,往往心情难以平静,有的当事人往往提出:“你们派出所管不管,不处理他,这事没完”,“你们凭什么抓我,为啥不处理他”,“我是正当防卫”等问题,此时如不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当事人会将矛盾指向公安机关,这时办案民警不益急于直奔主题,应利用法律知识耐心说服,设法使被询问对象

5、的情绪安定下来,为询问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切忌大摆架子,高高在上,以案训人,造成矛盾激化。二、善于发现和利用矛盾,做好心理转化工作询问过程中,首先要善于发现矛盾点,即被询问人陈述内容与现场调查情况不相符、陈述内容前后不一致、不同询问对象陈述内容存在的差别以及违背常理情况等,而发现矛盾通常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与其他办案人员的沟通、听陈述、阅卷、查证据。其次,办案民警还要善于分析矛盾,弄清相矛盾的两方,那方更与客观事实相符,最后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是情感因素、还是自身认知因素,然后“对症下药”,做好当事人心理转化和

6、教育工作。三、根据询问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询问方式1、驳斥式发问有的当事人、目击者出于情感因素,碍于哥们义气、亲属感情、邻里关系等,当涉及到案件关键环节、关键人物、关键问题时,或者不说,说也是轻描淡写、似是而非,这时有效的方法是正确利用其矛盾心理,采取驳斥性发问的方法,首先要分析被询问对象的情感矛盾原因,比如:先了解询问对象的职务、文化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对所发生事情的基本态度等,通过观察,判断其矛盾心理的“症结”所在,再通过对其法律教育、案例说法等,驳斥其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告知当事人为哥们义气、亲情而说谎将会害了

7、自己,然后再列举其陈述中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促使其如实陈述。2、迂回式发问有的当事人出于自身认知因素,认为承认事实后,会被法律处罚,导致不如实陈述,妄图逃避法律制裁,办案民警如直接连续式发问,往往会陷入僵局,这时可采取迂回式发问的方法,根据当事人的文化修养、职业、性格特点,聊一些与案件无关而当事人却很关心的事,以平等的地位、平和的语气与其“零距离”接触,使被询问人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而后在耐心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告知其故意说假话或者隐瞒案情,需承担法律责任,再强调当事人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劝导其改变认知,达到转变

8、抵触情绪的目的。四、灵活使用证据,打消当事人抗拒或者侥幸心理治安案件中,被询问人往往受到趋利避害意识的支配,如何使被询问人如实陈述,这就要求办案人想尽各种办法,而正确的使用证据就是常用的技巧与方法。一是暗示,被询问人陈述案件过程后,即不向被询问人直接出示证据而是话语中暗中点破,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导致其彻底陈述。二是明示,即向被询问人直接出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