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

ID:44391841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_第1页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_第2页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_第3页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_第4页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吴宓的中西文化观摘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表明此时新青年派对我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西方外来文化全盘接纳的背景下,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的吴宓以及他所代表的“学衡派”应运而生。吴宓的文化观与新青年派截然相反,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文化观和思想研究留给我们非常有价值的思考材料,在面对西方文化的进入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认识、学习和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而本文主要从吴宓中西文化融合观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践三个方面来对其文化观进行认识。关键词:吴宓,中西文

2、化观,学衡派1吴宓中西文化观形成的背景吴宓1894年8月20日生于陕西泾阳。吴家祖辈为官宦之家,家境殷实,其父与叔父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吴宓从小一直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很好的熏陶,尤其受关学的影响。关学是儒学重要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吴宓幼年因父母亡故过嗣给叔父吴建常,吴建常早年受业于关中大儒刘古愚,刘古愚虽然秉承了关学的传统,但是却不顽固保守,而是力图经世维新。吴建常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给吴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早早的便受到博大精深的关中文化的熏陶。吴宓文化保守主义的道路与他早年在本土、家世

3、的受教育经历密不可分。1917年赴美留学,认识了梅光迪,师从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白碧德,开始研习比较文学、西方文学和哲学。白碧德的“人文主义”对吴宓在学术思想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在思考中国文化道路这一问题上,吴宓感叹中国国粹日益沦亡,立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改变当前的激进主义思想。在美国的学习使他对中西方的文化有了更加缜密理性的认识。2吴宓中西文化观的内容吴宓立志弘扬、维护传统儒学文化。吴遂认为自两千多年前孔子降生“常为吾国人之仪型师表,尊若神明,自天子以至庶人,立言行事,悉以遵依孔子,模仿孔子为职志。又藉隆盛之礼节

4、,以著其敬仰之诚心。庙宇遍于全国,祭祀绵及百代,加赠封号,比于王者;入塾跪拜,与祖同尊。“[1]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给其带来了破坏。之后他写《新文化运动之反应》、《论事之标准》等来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以表达他对儒学的深刻理解。吴宓认为“今日之要务,厥在认识孔子之价值,发明孔教之义理。使知孔子之为人,如何而当尊;其教人之学说,如何而可信。”[2]吴宓主张要尊孔,他认为真正的尊孔要注重两点,一点是理论,另一点是实践。吴宓提出孔子的价值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孔子本身,孔子是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二是“孔子者中国道德理想之所

5、寓,人格标准之所托。”[3]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吴宓给予以非常高之评价。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对五四“新”文化的定义持否定态度,他赞同文化改革,但文化本身并没有“新”与“旧”之分,并分析说:“则其所谓新者,何足重哉!而况又未必新耶?语云:'城中有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当群俗喜新之时,虽非新者,亦趋时阿好,以'新'弦人而求售。故'新亦有真伪之辨焉。'”⑷他并不赞同新文化运动的“新”与“旧”之说,他认为“新”的并非是没有缺失的、完美的。相反“旧”的也不全是没有价值的。吴宓认为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新是在旧的基础上产生的,新与旧都

6、具有其时代价值,新在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才会有所提高。吴宓说“文章之格调可变,且易变,然文字之体制不可变,亦不能强变也”[5]0他认为文字是民族资源,是传统文化留给国人宝贵的遗产,不能破坏、抛弃,这一点,是与新文化派的分歧。关于是否引进西方文化这一问题,吴态与新文化派并无异议。吴态留学哈佛,学习西方古典文学,师从白璧德,他对西洋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西洋真正之文化与吾国之国粹,实多互相发明,互相裨益之处,甚可兼蓄并收,相得益彰。”[6]他认为西方的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学习、融合以达到中西文化相互融合贯通的效果。吴

7、宓首先是反对“全盘西化”这一口号的,同时也反对顽固守旧传统文化,强调应该有选择性的学习西方文化。他指出,在重视“西洋文化之全体”的同时,应选取具有永久价值的精华予以吸纳,这才是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之路。在选择标准上,吴宓说“西洋文化中究以何者为上材,此当以西洋古今博学名高者之定论为准,不当依据一二市偿流饭之说,偏浅卑俗之论,尽反成例,自我作古也。”[7]精华文化的选择标准不能众人的喜好而定,应以博学高者而定。正如梅光迪所言“适用云者,或以其与吾国固有文化之精神,不相背弛,取之足收培养扩大之功,如雨露肥料之植物然,或以其为吾国向所缺

8、乏,可截长以补短也。或以其能救吾国之弊,而为革新改进之助也”。[8]要了解西方真正之文化,选择其有价值的、适用于我国的,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髓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3吴宓中西文化观的实践《学衡》是1922年由梅光迪发起、吴宓、胡先?X、刘伯明等参与的表达其思想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