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

ID:4439179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_第1页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_第2页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_第3页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_第4页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戏曲传统伴奏法无谱伴奏【摘要】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然而戏曲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尤其传统戏曲音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发展。其中戏曲的无谱伴奏就是一块瑰宝,对传统音乐的合理传承,为现代音乐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提高与发展提供非常有较高价值的参考素材,意义重o【主题词】戏曲无谱伴奏戏曲音乐在中国迄今为止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在长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戏曲音乐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约定俗成的创造风格。戏曲是中国多民族传统地方艺术戏剧的表现形式之一,老百姓非常喜闻乐见,戏剧扎根于民间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

2、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戏剧是一种综合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灯光音响等多种意识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能够成功,其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几百年的发展戏曲音乐的体制已经非常完善。(有谱和无谱伴奏皆可)在民间有一定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在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和痴迷者(俗称戏迷)的追求。2、戏曲音乐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民间产物,剧本题材都是中国文化题材(来自于民间,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喜闻乐见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它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出现

3、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都是老百姓喜欢也都是他们口口相传的经典佳话。例如:《白蛇传》、《花木兰》、《天仙配》等,后被剧作家们挥之笔下记录经典搬至舞台,传统故事脍炙人口代代相传。世界各国的音乐多出自本土,更多的服务与本土,并逐步渗透世界。音乐家们则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传承、欣赏、发展。戏曲作为音乐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由于他源自生活,贴近生活,所以最能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然而我国的戏曲是多剧种、多风格、多流派的。现就河南豫剧为例,谈谈传统伴奏法无谱伴奏。河南地处中原,这块热土长期滋润着勤劳聪明的中原儿

4、女,文化艺术更显得繁荣非常,尤其地方戏曲更是这里的精神食粮。老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分别为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祥符调,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就我河南来说,有享誉全国的五大名旦,她们是: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和家喻户晓的黑脸王李斯忠、红脸王唐玉成、刘忠河等表演艺术家。她《他》们特别是在艺术发展方面,各有所长,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评价一台戏曲的好坏,要看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这里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身段,二是唱腔。唱腔是戏曲音乐在舞台上的体现,一方面演员用嗓子唱,另一

5、方面有伴奏员演奏乐器随着附和,形成完美的戏曲音乐。演员们大多酷爱戏曲,视戏如命。在生活实践中刻苦钻研,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分析剧本刻画人物,突出剧中人物性格,根据自己的理解,导演的启发,结合演出经验,按照唱词以字行腔。很早的“剧团”里是没有唱腔设计的,要唱什么板式,用什么调子,唱腔曲线的发展等都有演员自行确定。那么伴奏员则要根据演员们的声腔进行伴奏。伴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看(听)鼓簧,统一由司鼓指挥,步调一致;二是要仔细听演员唱什么音,同时还要与其他伴奏员之间心领神会,配合默契,这样,演员怎么唱(往哪领),伴奏员就怎么伴奏(就怎么跟)。

6、群众称伴奏为搂戏,馅二话。戏曲伴奏是演员和伴奏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磨合才能共同完成的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常有“丑不丑一合手”之说。豫剧作为我国一大地方剧种,它的唱腔高亢嚓亮,委婉动听。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难得而又宝贵的财富。通过艺术研究,就在河南地方戏豫剧这一剧种中就形成了各种流派,出现了著名的五大名旦,即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她们的声腔各具特色,特点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河南还出现了其他剧种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如越调申凤梅老师的《收姜维》形成了申派艺术。曲剧海莲池老师的《卷

7、席筒》形成了海派艺术,四平调拜金荣老师的《小包公》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拜派艺术等。无论是什么剧种,他的前身都是无谱唱奏的,叫传统唱腔伴奏法。演员唱腔是通过各种韵来演唱,哪个演员唱什么韵,下场后,另一演员上场,接唱时,唱什么韵都是有条件的。戏曲伴奏也是这样,传统的戏曲伴奏无严格的定谱,与声腔的结合(配合)全靠司鼓发簧(递簧),这就要求伴奏员们要与司鼓配合默契,还要熟悉唱腔的各种板路,起承转合,无论伴奏员人多人少通过长期实践,长期合作,可以说能达到“司鼓一响,心领神会”的地步。像这样的伴奏方法叫随腔伴奏法,俗称老少配。乐队的演奏旋律与唱腔旋律完全一样,伴奏员

8、在音高上要求不严,只要能把握旋律所需的音,无论高低,用乐器表现出来就行。这种伴奏效果好在自然配器法,效果虽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