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91465
大小:71.2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吴文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熟理工学院日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浅谈吴文化作者完成日期2014年_月日培养单位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论文类别授予学位日期年—月—日浅谈吴文化口语专业研究生:指导老师:吴中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吋,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日本的文化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磨灭不了的影响,留下了许许多多于此相关的宝贵作品和文化瑰宝,对口本的来说,吴文化的影响已溶于血液之中,再难以分割。关键词:吴文化意义影响日木第]章绪论41.1吴文化的发展历程41.1.1吴文化的含义41.1.2吴文化的地位41.1.3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5
2、第2章吴文化的意义及影响62.1吴文化对吴地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62.1吴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72.1.1吴越文化东传对日本国的形成发展的意义。72.1.2吴文化对日本农耕文明的影响82.1.3吴文化对日本和服的影响92.1.4吴文化对日语语言体系的影响。10第3章吴文化的特色及对当代社会应如何发展吴文化103.1吴文化的本质特征103.2吴文化的特色及发展道路11第1章1.1吴文化的发展历程吴文化己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吴越地区生活着勾吴和于越两个部族,夏商时代吴和越分别在江浙地区形成两个国家。春秋时期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吴越长期相互征伐,最
3、后先后灭亡。两国政权虽亡,但“吴越”这一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吴越两国社会经济发展虽互有差异,而在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和语言习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特征,它们共同创造了傅大精深、彪炳史册的吴越文化。吴文化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弘扬吴文化,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1.1.1吴文化的含义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
4、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吴地,i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來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Z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1.1・2吴文化的地位江南文明之源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吴泰伯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吴国具有740年的历史,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所不可比拟的。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泰伯浩气存千古,肝胆留人间。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吴歌如海源金匮”(无锡)之说。泰伯
5、南下,把周朝的诗歌和无锡地区的土(山)歌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吴歌,促使古老的所谓“荆蛮文化”和北方文化结合而发展成为吴文化,无锡是发祥之地,创出了无数的光辉灿烂的无锡山歌、田歌、村歌、渔歌、号歌、船歌、情歌等,这都是泰伯及其后人的丰功伟绩。有史记载可知,无锡是具有3200多年历史的古都城,随着考古的进展、历史遗迹的发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断言无锡的古文化还可以推到更远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吴。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屮心,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
6、“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有文化层面看:有“百戏Z祖”的昆曲,有被称为屮国最美的声咅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1.1・3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吴文化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发展的活力,创造了灿烂的
7、吴地农业文明和工商文明。先吴文化时期,吴地先民在宁镇丘陵地区和环太湖周边地区开创了丰富的石器时代文明。他们把野生稻栽培成家生稻,开创了稻作文化,成为支撑锦绣江南的主耍物质文化基石。经过先吴时期的漫长积累,到泰伯奔吴,吴地文化开始进入第一个辉煌时期。泰伯传播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开创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开启了东南文明。据史载,泰伯在梅里建筑了江南地区第一座都城,开凿了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一伯渎港,教化百姓从渔猎走向农耕,制陶冶铜,建村立巷,改变了原住民“刀耕火种、半生而食”的落后生活,吴国生产力水平得到迅速而空前的提高,社会形态FI臻完善。
8、吴国疆域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