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89225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如何开发及运用课程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开发及运用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的情景教学的理念,为了最大限度创造一个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好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一、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破传统资源观,资源就在身边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与社会、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对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角色提出了挑
2、战。1、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这一角色是教师的全新体验,也是一种考验。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丿I: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3、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的计划。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①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精神氛
3、围,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②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③善于把本学科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究的过程屮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屮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
4、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所以,当一个孩了表现的与众不同时,我们宁可先把这看成是孩了的特点,而不要轻易的看成是缺点,也许孩子看似荒唐的举动,便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二、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本是理所当然的基本的课程资源。那么怎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个资源呢?我们应当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大胆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灵活的实用教材,不能把教材当《圣经》来教,可以灵活变通。结合我们当地气候特点、风土人情以及学生的学习准备等情况灵活、大胆地筛选和补充、调整教材。
5、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对教材我们要吃透编者的意图,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主阵地作用;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见解,唯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补充教材,扩大阅读量,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Z后,接下來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课外阅读和收集信息是教学联系社会和FI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选区那些既能引起学工兴趣,乂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包括剪报和咅像资料等,供学生课内外学习。三、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
6、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新瓶装老酒”或“大炮打兔子”,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就如同产品的设计和产晶加工的关系。现
7、代教育的思想、理论、观点,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在教育改革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一般书架型、工匠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则更适应时代的激烈竞争。所以教育家们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木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这一类的观点以往很难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而先进的技术则可以促进先进思想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