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

ID:44387585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_第1页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_第2页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_第3页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_第4页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平面设计构思摘要:一般认为建筑平面的来源是建筑平面设计构思,建筑平面设计构思从根木上决定了建筑的经济性、功能性、审美性,对建筑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将首先介绍建筑平面的形态构成进而阐述平面设计构思手法,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建筑平面设计,构思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八―1—^刖g对建筑平面设计來说,设计构思贯穿于建筑创作的整个过程。建筑平面创作中的每一次进展都可以看做建筑构思外化的结果。因此,建筑平面设计必须重视构思的作用,建筑创作才能具冇强大的生命力。建筑平面的形态构成1.基本几何原形基本儿何原形是最简单的几何形,具有单纯、精确、完整、富有逻辑性的特点。常用的平面几何原

2、形有三角形、矩形和圆形等。前不久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便大多采用了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形平面。在这些基本儿何形的平面中,建筑被四周厚实的墙体围合,除少量小门窗洞口外不与外界相联系。封闭而自成一体的几何原形平面形式,是客家人内部团结和抵御外族的重要条件(图1)图1运用基本几何原形平面的福建客家土楼1.基本几何原形的变形与组合除了运用基本几何原形的平面之外,对基本几何原形进行扭曲、旋转、倾斜、膨胀、收缩以及拼镶等变形和组合,能使建筑的平面形式丰富,满足更多的功能并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便是一例。教堂平面通过各种几何形的变形、扭曲和组合,加上立面和

3、屋顶的卷曲、外翻等手法将宗教的神秘性通过建筑的语言展现了出來(图2)。图2朗香教堂平面中的几何变形与组合稍晚一点的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晚期现代主义代表作品“水晶教堂”,其平面是在菱形几何原形的基础上通过变形而实现的。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纯净、简洁的几何平面又是“水品教堂”同•表面、纯洁的技术表现和棱如分明的外部形象的基础(图3)。图3“水晶教堂”的几何平面2.基本几何原形的分割与重组通过对基本几何原形进行分割与重组,使其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平行和交错等相互关系,塑造表情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全面,给人更多平面和空间感受的建筑。马里奥•傅塔的斯塔比奥圆房子即是通过一条贯穿南北轴线的

4、“裂缝”基本的几何圆形平面分割,使天光从这条缝内进入房间。他采用圆形平面的冃的是想避开与周围杂乱无章的一切建筑的联系。被分裂的圆形平面在摆脱呆板平面的同时,“裂缝”两侧的平面又用引力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裂缝”在平面和空间上还与远处的风景和地平线取得了联系。马里奥•博塔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环境条件,圆房子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但又没有脱离环境,这是他对环境理解的真实表现(图4)。图4斯塔比奥圆房子轴侧图在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中,平面上的横向、纵向的矩形被分割Z后互为插入、平行、交错、咬合。彼此穿插交替的平面矩形,犹如一个个交错的自然台地一般与环境紧密结合,既是丰富

5、的建筑语汇也形成了多变的平面空间,给人各个方向,各种形的不同感受(图5)。图5“流水别墅”平面几何形关系图二、平面设计构思手法分析建筑平面设计构思便是综合运用以上构图元素和方法形成建筑平面的过程。其来源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建筑师的构思创意可能来自于建筑自身的功能及形式需要,也可能来自于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还可能仅仅是建筑师捕捉到的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以下几个实例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建筑平面设计构思的一些灵感來源和创作手法。1、从功能需耍创意建筑平面19世纪30年代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属于古根海姆基金会,并以展出抽象派油画而闻名。博物馆先前位于纽约东54街的临时陈列室内,主要展出康定斯基、

6、蒙德里安等激进艺术家作1934年,古根海姆基金会邀请F•L•赖特设计博物馆的永久展室部分。赖特希架新的建筑不仅能打破曼哈顿岛上千篇一律的平行正交和“盒子式”的建筑形式,而且还能打破人们对傅物馆固有形式的观点。他根据博物馆的功能特点和人员参观的流线特点构思了一个弯曲、连续的螺旋形平面,打破传统博物馆迷宫一样的布局,将展品布置在螺旋形墙壁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观赏模式。博•物馆由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六层的陈列空间以及地下的报告厅组成。陈列空间为圆形大厅,螺旋坡道环绕大厅而上,作品则陈列于坡道的侧面墙壁上,并且螺旋坡道向上向外逐渐加大直径,线和面的向心性、离心性有机地统一在了平面之中(图6)o图6古

7、根海姆博物馆平面图建筑平面中的螺旋式上升平面是山内部功能所决定和塑造的。内部空间中,连续的坡道自然地连接了每一展段,使功能空间流畅通达、一气呵成,开辟了展览建筑空间的蹊径。富有张力的弧线不仅是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诠释,也是该建筑至今仍保持活力的源泉(图7)。图7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庭及螺旋展览坡道虽然早期博物馆曾被指责为赖特以自己独特的建筑想法创造一座纪念物,而不是为收藏品服务,并于1992年在旁边加建了一座16层的板楼,为博物馆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