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80690
大小:178.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55分)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内,每小题4分,共1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隋朝大运河连接海河与黄河这段运河的名称是A.永济渠B.通济渠C.幵沟D.江南河2.唐朝时,被称为“画圣”的是:A.阎立本B.吴道子C.阎立德D.顾恺之3.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A、朝鲜B、日本C、大食D、波斯4.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5.《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2、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C.《石头记》D.《三隧平妖传》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宋朝发明的是①雕版印刷术②火药③活字印刷术④交子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②③7.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资治通鉴》B.《史记》C.《左传》D.《汉书》8.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A.《清明上河图》B.《秋郊饮马图》C.《纺车图》D.《耕获图》9.康熙皇帝时为
3、抗击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所组织的两次重要战役是:A.雅克萨之战B.尼布楚之战C.萨尔浒之战D.山海关之战10.以下连线中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一一宋四家B.郑板桥一一扬州八怪C.松赞干布一一吐蕃D.杜甫一一诗仙1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力的象征,是世界奇迹,它始建于秦,明代达到完善地步。请说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西起止点。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B.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C.东起辽东,西至临j兆D.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9.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其生物进化思想受达尔文重视,
4、并著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的明代医药学家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10.书中强调:“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并被外国学者誉为“屮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代科技巨著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11.清朝中后期,京城戏班荟萃,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初步形成的新剧种是:A.京剧B.徽剧C.昆曲D.黄梅戏二、读图题(共46分)15(16分)图一图二图三罔㈣图五(1)图一、图二反映了唐朝时期
5、对外交往的那两次事件?(2分)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1分)(2)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1分)他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你是怎样看待这次远洋航行的?(4分)(3)图四和图五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请写出事件名称。(2分)写出图四人物抗击外來侵略中的一次重大战役。(1分)如何评价图四和图五中的人物?(1分)(4)从以上探究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2分)三、材料分析题(共17分)16.(10分)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
6、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載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淸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下(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分)耒代针铺商标及嗣版图一北宋“交子"图二《清明I.河图》局部图
7、三⑵图一“铜版”反映的是川国古代四大发明小的哪项发明?(1分)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材质的货币?(1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屮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1分)(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制度?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2分)(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分)•简答题:(8分)(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2分)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8、?(1分)18.(1)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是什么?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2分)(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17.(7分)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