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ID:44380430

大小:129.7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1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_第2页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_第3页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_第4页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农学论文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顾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农业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为明确不同大豆栽培密度下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及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5万株/hm2、30万株/hm2、35万株/hm2,在大豆花期测走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菌核子囊盘萌发个数5个影响因子及8月末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

2、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密植尽管增产,但病情指数提高了,其主要原因是茎秆强度的减弱及子囊盘萌发个数的增多导致了菌核病发生严重,以后在密植的生产田中如果田间子變盘萌发过多,应对菌核病多加注意。关键词:大豆菌核病;栽培密度;病情指数;通径分析中图分类号:S432丄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l5020003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硏专项〃油料作物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201103016-03A2)o作者简介:顾鑫,男,1980年出生,助理硏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大豆病害硏究。通信地址:154007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安庆街2

3、69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Tel:0454-8351067,E-mail:[emailprotected]o收稿日期:2015-02-03,修回日期:2015-05-10。0引言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具有寄主范围广[1],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等特点[2],严重损害了大豆的品质[3],是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随着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萎缩,大豆价格低迷,大豆栽培模式逐渐向提高大豆单产水平上发展,小垄密植及大垄密植已经被三江平原的农民所接受,但相应配套的病害研

4、究一直没有跟上,密植条件下的田间小气候及茎秆特点特别适合大豆菌核病的发生[4]。国内学者对不同密度下菌核病的发生硏究发现z密植尽管增产”但密植后群体微生态系统及植株性状变化较大,茎粗随密度的增加而变细,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田间湿度的加大[5]。王晓梅等[6]的硏究发现开花盛期到结荚鼓粒期株高(菌核病侵染时期)呈指数增长,茎秆变细,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剧增,此期间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密度增加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宋微微[刀硏究发现群体湿度的日变化与种群数量有很大关系,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

5、增加的趋势;张晓艳等[8]研究发现群体不同节位的光合速率低密度群体明显高于高密度群体,可见密度的加大易导致菌核病的严重发生,栽培模式是可持续控制菌核病的基础。大豆实行平作等密植栽培,将造成群体微生态环境改变[9-10]z透光率下降,湿度增加[11],菌核病发生严重[12]o在菌核病发生区,建议仍采用垄上双行栽培模式[13]。三江平原为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同时也是中国大豆密植推广面积最大的地区,但对菌核病的研究基本为零,但对不同密度下影响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主要因子研究较少,所以明确该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不同密度下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确走

6、主要因子,根据因子确走主栽品种、防治适期、施肥用量等,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及防治,为高效、节能、可持续防治大豆菌核病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土壤为草甸黑土,播期为2014年5月8日,机械开沟施月巴,机械精量点播,施肥量为磷酸二胺150kg/hm2+尿素80kg/hm2+氯化钾50kg/hm2o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Z1(窄行密植25万株/hm2Z2(垄上双行30万株/hm2XZ3(35万株/hm2),每个处理面积1km2o1.3试验方法试验于大豆封垄期

7、进行田间湿度的测走,同时调查大豆核病子囊盘萌发个数。7月1日开始调查,每7天调查1次。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1m2,于大豆开花期测走湿度同时调查发病率,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同时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在菌核病的发生初期用茎秆强度测量仪测定大豆植株的茎秆强度。将所得的数据与菌核病子囊盘的萌发个数进行通径分析。数据分析采用DPS7.05。分级标准[14]:(1)1级:全株无症状或茎上有微小点状病斑,植株生长正常;(2)3级:前期叶腋处及侧枝轻度感病,后期主茎上病斑长度小于3cmz瘪荚率低于10%(

8、3)5级:前期主茎及侧枝均生有菌丝并呈水浸状腐烂,后期主茎上病斑长度3~6cm;病斑处苍白z瘪荚率为10%~30%;(4)7级:前期主茎和侧枝均生长大量菌丝,呈严重水浸状腐烂,后期病斑处苍白,主茎内外密生菌核,病斑长度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