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75084
大小:105.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触龙说赵太后》导学活动单(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触龙说赵太后》导学活动单【教学冃标】1.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得无……乎”这种固定句式。3.在反复阅读、理解中,巩固对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能力冃标】1.感悟、体味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2.培养学牛: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质、揖、走、郑、恃、窃、不肖、没死、崩、恣”等词语的意义。2.整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纶根据具体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故事背景,反复阅读课文,以读
2、带讲,疏通文意,理清思路,体味本文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每当看到冇些人用公车接送孩了上学时,每当看到独生了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丄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纶在战国吋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H《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2.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的确,高超的说话技巧,即使在指责、劝谏对方的情况下,也会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故事背景《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
3、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冇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來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从此赵威后威风八而,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其至蛮不讲理。《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人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了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
4、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和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门面,但赵太示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己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三、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读准字咅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强谏(qidng)唾面(tud)B.恃辇(sinian)沟壑(hQ)盛气(sheng)膏脱(yi
5、)“eh身于和.c肖.od•11X车百乘(shQng)媪.老Dn-cwgn-ohz切确:答案C项。A项中“强”应读作“qidng”。B项中“恃辇”应读作“shinidn”,“腴”应读作“yd”,D项中的“媪”应读作“do”,“踵”应读作“zh&ng”,“崩”应读作“b@ng”。同学们读时一定要读准字音,尽最避免上面习题中的错误。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学习第一口然段(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提问:本段交待了故事发牛的起因。起因有哪些呢?请用文小语句回答?学生:“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Z。”学生:“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
6、不肯,大臣强谏。”学牛:太后明谓左右:“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具面”。教师:看来,赵国的形势非常严峻,外有秦国大兵压境,内有太后与大臣们的才盾,两个“必”则表明大臣与太后的矛盾己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赵国危如累卵,太后乂任性骄横,触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的。板书:一秦急攻Z起因求救于齐-太后与人臣(2)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学生:木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提问:“盛气而揖之”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太后心里不痛快,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也照样让你过不去。提问:触龙是如
7、何扭转僵局的呢?学牛:触龙见而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嘘寒问暖屮使太后“色少解”。教师:分析得不错。触龙巧妙地采用“缓冲法”,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板书:一问饮食起居(3)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阅读后,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明确:触龙在使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再次用"旁击法”,借太后的爱子Z情,辟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故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