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ID:44367701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_第1页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_第2页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_第3页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_第4页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再认识[摘要]我国山地城市很多,但在以往的设计中,多采用的是平原城市的设计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此提出了若干山地城市的城市设计新思路,可为各界同行开拓思路。[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设计;新思路[中国分类号、TU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4-0058-01山地城市设计在具体的建设中,多地在套用平原城市中取得的经验、方法,因而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当前,我国山地城市的建设而临广阔的前景,而山地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却相对落后,急待取得整体上的突破。

2、下面笔者主要介绍山地城市的新思路。1、脊柱构建——集中型间隙式空间发展模式为了保持城市的空间特色和保护城市生态网络不被破坏,在城市空间扩展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生态植被资源以及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等协调建成区与开敞空间的关系,有意识地保留一定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如田、绿地、山体等形成城市组团间的缓冲空间保持人与环境的共生。因此,山地城市建设应紧凑集约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紧凑城市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形成这种集中型间隙式空间发展模式。所谓“集中型”是指城市以紧凑密度高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所谓“间隙式”是指在保持

3、城镇空间高密度集屮的同时,保持一些非建设空间,在区域范围内表现为串珠式的跳跃型空间发展,在城镇内部体现为建成区与农山树林绿化等生态绿地间隔相嵌的空间肌理。这种间隙式发展,是以城市建设高度集中为前提的,即在城市各片区、组团高度发展的基础下,使城市各片区之间保留陡坡地、林地、湿地等,形成城市自然的绿色屏障。这些绿色屏障,不仅有效的限制了城市的无限扩张,而且它出是城市生物流和能量流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通风、降尘、减噪、净化空气、蓄水、改善环境,增加城市开敞空间等综合服务功能,能城市居

4、地创造了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集中型间隙式空间发展模式不仅集约使用了城市用地,节约了城市的土地资源,避免了城市的不合理建设,而且避免城市组团的过量蔓延和城市环境特色的丧失,又能促进山地城市经济发展、保持山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协调了山地城市发展的人——地矛盾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2、脉络搭建一一道路系统优化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无论是平原城市还是山地城市都是依托道路交通系统而存在和发展的。山地城市道路弯道多、起伏大,由此形成的错落有致、多层次、多对景的丰富景观和空间是山地城市的特色所在。基于山地城市

5、道路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山地城市道路设计时要注重城市道路系统的优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考虑“人车分离”的思路,从平面和垂直面上将行人和车辆分离,并IL在“人车分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步行优先”。并将生态化的观念引入道路设计之中,注重道路设计时的生态考虑,山地道路设计不仅要注重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出要考虑到道路的生态景观功能。“人车分离”的道路优化处理方式不仅可以较好的处理人行和车行的关系,还可以满足车行便捷、人行安全两面要求。笔者认为,结合山地城市地形特点,可以从平面和竖向两个方向解决山地城市道路“人车分离”。(1)

6、在平面上可以采用内环或多环的方式,来解决山地城市道路的“人车分离”。这种方式主要是将城市的外环线作为城市道路车行系统,而内环作为城市步行系统。在这种思路下,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车行和人行系统不交叉。但是,这种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于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来说,单纯的利用内外环的形式,来组织城市道路人车分离有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加大城市步行距离。(2)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分离,这种处理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对山地城市地形的合理利用。在垂直方向可以利用将底层空间架空,车行驶在地面,人在二层高的空间行走,并用架空的步道将建筑串

7、联起来。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就在它限制了人的活动空间,减少了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3、组织填充——建筑系统控制笔者认为,在城市建筑设计时,建筑群体的组合远远比建筑单体设计更为重要,因为人们感知城市特色,首先留下深刻记忆的是这个城市整体的建筑形式特征。人们通过城市各个建筑共同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的可识别性,经过自身的综合概括形成对整体建筑景观及城市空间形态的感受和视觉刺激,进而留下记忆的兴奋点而产生观感及审美意象。因此,在设计中应该更加强调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区域建筑群体的协调,把建筑单体的设计作为一种辅助的设

8、计。应着重控制平面上各个区域不同的组合模式以及高低错落的纵向轮廓关系等,而将建筑形式与细节设计的表达作为“放任”的建议型内容。在对建筑平面进行控制时,建筑群体应与土地使用形态相吻合。设计者应充分分析建设基地的地形特征和基地内建筑形制特征,来进行城市建筑平面设计,并最终演绎出丰富复杂的建筑肌理。在建筑纵向轮廓的控制中,主要应该对建筑高度和建筑体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