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32103
大小:2.06 MB
页数:228页
时间:2019-10-20
《药物化学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Circulatorysystemagents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相应受体)内源性调节因子酶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一类糖蛋白)作用靶点受体:α、β、AngⅡ等离子通道:钙、钠、钾、氯等酶:PDE、ACE、HMG-CoA还原酶、血栓素合成酶及凝血酶等特点种类繁多且更替快作用机制复杂作用靶点多新型作用机制药物不断出现涉及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较复杂按药效分类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抗血栓药调血脂药止血药·····按作用机制分类作用于受体(α、β、AngⅡ等)药物作用于离子通道(钙、钠、钾、氯等)药物酶抑制剂(PDE、A
2、CE、HMG-CoA还原酶、血栓素合成酶及凝血酶等)按药效和作用机制分类第一节β受体阻断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第二节钙通道阻滞剂(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第三节钠、钾通道阻滞剂(心律失常)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高血压、心衰)第五节NO供体药物(心绞痛、心衰)第六节强心药第七节调血脂药第八节抗血栓药第九节其他心血管系统药物器官可同时存在不同亚型心房β1:β2为5:1人的肺组织β1:β2为3:7β-受体的分布β1心脏收缩↑β2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第一节β-受体阻滞剂β-adrenergicblockagents应用:抗心律失常、抗高
3、血压、抗心绞痛b-受体阻滞剂分类①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同一剂量对b1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拮抗作用,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及艾多洛尔②选择性b1受体阻滞剂:如普拉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③非典型的b受体阻滞剂:对α、β都有阻滞作用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一、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特点:同一剂量对b1和b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拮抗作用代表药物:盐酸普萘洛尔发现过程1948年Ahlquist首次提出肾上腺素受体有α和β两种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Black提出对冠心病治疗新思路1956~1957年Black开始寻找和研究β受体阻滞剂3,4-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I
4、),拟交感活性较强1962年发现用碳桥代替两个氯原子得芳氧乙醇胺类药物丙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但有致癌倾向进一步在丙萘洛尔中引入一个氧亚甲基得芳氧丙醇胺类药物普萘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也无致癌倾向1964年正式用于临床结构改造得超短效药物优点:能克服用于抗心律失常时抑制心脏和诱发哮喘的副作用艾司洛尔(Esmolol):血浆半衰期8min,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氟司洛尔,半衰期7min,作用强于艾司洛尔10~50倍引入易水解基团软药结构改造得长效药物(降压药)吲哚洛尔Pindolol每周只需服1-2次波吲洛尔opindolol可产生96h作用纳多洛尔Nad
5、olol每日只需服一次普萘洛尔的羟肟衍生物,先水解成酮,再还原成醇。用于青光眼前药化前药化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缺点用于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会延缓使用胰岛素后低血糖的恢复使哮喘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受到限制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4-酰氨基取代苯氧丙醇胺类化合物主要为4-取代苯氧丙醇胺类化合物4-醚取代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三、非典型b受体阻滞剂单纯β-受体阻滞剂因血液动力学效应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致使肢端循环发生障碍及在治疗高血压时产生相互拮抗同时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药物对降压有协同作用设计了使同一分子兼具α1和β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用于重症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代
6、表药:拉贝洛尔,塞利洛尔拉贝洛尔结构特点水杨酰胺衍生物有两个手性中心,4个旋光异构体侧链为取代丙胺拉贝洛尔光活体与药理作用RR体:有β阻滞作用称为地来洛尔(Dilevalol),有旋光性,[]-30.6°SR体:有α1阻滞作用SS异构体和RS异构体无活性药用(±)b受体阻滞剂的构效关系芳基氧丙醇胺类和芳基乙醇胺类的基本结构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Hydrochloride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S﹥R药用为外消旋体S构型(左旋体)理化性质对热稳定,对光、酸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侧链氧化分解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反应呈淡红色沉淀体内代谢体内代
7、谢生成a-萘酚,再成葡萄糖醛酸甙排出亦能经侧链氧化生成a-羟基-3-(1-萘氧基)-丙酸合成方法(结构剖析)合成路线内容小结临床应用(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分类及代表药各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单构效关系:基本结构类型、构型重点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结构、命名、合成)第二节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心肌、血管平滑肌、骨骼肌及神经等细胞,都是通过电活动形式来实现其兴奋性的发生和传播许多化合物、金属离子、动植物毒素等都可作用于离子通道,影响可兴奋细胞膜上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出现异常,就会产生许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