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ID:44307996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_第1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_第2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_第3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_第4页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或血清之所以具有比水大得多的粘度,尤其是它们对血液粘度所以能给予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据观察血浆或血清粘度随纤维蛋白原、IgA、IgG、血清中各种蛋白成分,血脂(卩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增加而增加。但这种依赖关系较少,而白蛋白以外的这些成分产生粘度的能力较大。若纤维蛋白原、0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球蛋白等成分显著地增加时,则可使血浆或血清粘度相应增

2、加,血浆粘度的增加,也是招致全血比粘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各种生物大分子成份在相同毫克%浓度下产生比粘度的能力大小,按其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胆固醇一纤维蛋白—甘油三酯—p脂蛋白一IgG和IgA—白蛋白。从这一顺序可推测产生粘度能力大小与有关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大小、亲水性还是疏水性等性质有关。如纤维蛋白原分子呈纤维状,容易弯曲和引起分子间的相互牵连,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相当于白蛋白的139倍,列于第二位;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它们是非亲水性物质,在血浆或血清中往往以与其他物质结合的乳糜颗粒而存在,故产生粘度能力较大,分别为白蛋白

3、的278和121倍,列于第一位和第三位;另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顺序为卩脂蛋白、Lg、白蛋白(6.9X10),其中卩脂蛋白亲水性较差,分子量比Ig、或白蛋白高3.2倍,Ig的亲水性较脂蛋白好,分子量较脂蛋白低故产生粘度能力居中,即白蛋白的2.7倍,白蛋白因分子量最小,亲水性最强,产生粘度能力较弱,故在生理条件下白蛋白对粘度的影响可能较小。临床意义增高最典型疾病有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球蛋白增多症、高血压等。而在测出血浆粘度高的同时,测定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又可从血浆粘度增高中进一步区分出巨球蛋白增多型(以

4、巨球蛋白IgM增多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以及球蛋白IgG或IgA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多型(如中风、心肌梗塞、糖尿病等);血脂增多型(如高血脂等);球蛋白增多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肺心病等)以及核酸增多型(急性白血病等)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全血粘度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粘滞因素,如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这些因素的升高,可导致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综合症是多种病理过程的中间过程或者“桥梁”。

5、而且往往出现“单行线桥”现象,即一旦出现某种程度的高粘滞综合症,则通过正反馈方式而扩大,使缺血,缺氧情况更为严重。对于微循环而言,血液高粘度的升高,造成微循环恶化。此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此时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且易聚集成串,使微循环灌注障碍,脏器缺血、缺氧,其功能受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另外,由于血液粘度的升高及血小板的受损等因素,可以促使微小血栓形成。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

6、胞的聚集性,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全血中切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值为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高粘血综合症根据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主要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即:血细胞压积增高型、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型、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型、血浆粘度增高型等。临床意义1、属于血细胞压积增高型的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法罗氏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山病、矽肺、烧伤和烫伤、脱水等等。2、属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型的有: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

7、、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糖尿病、创伤和骨折等疾病。3、属于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型的有:镰状细胞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高渗血症、酸中毒和缺氧症等疾病。4、属于血浆粘度增高型的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肿瘤、球蛋白增多症等。而对于血浆粘度增高型来讲,测定血浆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根据造成高血浆粘度的化学成分之不同,又可以从中再进一步区分为巨球蛋白增高型(如以巨球蛋白IgG增高为特征的原发性巨球蛋白增高症以及巨球蛋白IgA或IgM增高为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等)、纤维蛋白原增高型(如肝硬

8、化症和肿瘤等)、血脂增高型(如黄色瘤、脂肪肝、糖尿病等高脂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增高型(如慢性肝炎、肺心病等)、核酸增高型(如急生白血病)。5、在血液粘度异常综合症中,尚有一部分表现为血液粘度低于正常。这一类型的血液粘度异常综合症则叫做低粘血综合症。根据造成低粘的主要原因来看,多是与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