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672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糖尿病水疱病5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水疱病56例临床分析糖尿病水疱病5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水疱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56例糖尿病水疱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控制血糖、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对水疱局部进行处理大部分病例治愈。结论:糖尿病水疱病多见于病程长、病情控制不良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高血糖损害是糖尿病水疱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采取积极措施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词糖尿病水疱病临床特点发病机理治疗doi:1.969/j.issn.17-61x.9.1.5糖尿病水疱病是市糖尿病引起的皮肤损害一般认为其发病率低是糖尿病少见的良性皮肤合并症。但是处理不当可导致继发
2、感染形成溃疡等不良后果。现对我们收治的56例糖尿病水疱病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6例研究对象均为年1月〜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水疱病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1型糖尿病例型糖尿病5例;男5例女1例;年龄8〜76岁平均5岁。临床表现:56例病人糖尿病程・5〜年平均1.75年。合并神经病变例肾脏病变18例高血压例胃肠神经病变1例视网膜病变16例神经性膀胱9例冠心病11例脑血管病变9例。1例水疱单发例同时出现个或个以上水疱最多者同时出现1个水疱。发生于足部例手指8例双脚11例背部、骨氐尾部各例胸、腹壁各例。水疱大小不等直径•〜6cm外
3、观似烫伤样水疱疱壁菲薄、透明、张力高含有淸澈透明浆液或血性浆液水疱周围无炎性红晕。1例就诊时水疱破溃已经合并感染7例形成溃疡。8例为第次发作1例为第次发作。1例合并感染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其中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例为大肠杆菌生长。实验室检查:就诊时空腹血糖7.9〜.5mmol/糖化血红蛋白>7%并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增高和微循环障碍。方法:在合理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均应用胰岛素治疗根据病情部分病人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降低血黏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吸收。应用七叶皂昔钠改善血管张力减少渗出;静脉点滴甲钻胺lmg/R营养神经增强局部代谢;加强对症及支持治疗。水
4、疱局部具体处理措施为: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较小水疱及破溃水疱而无感染表现者局部涂甲紫〜7天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和血液循环改善自行恢复;水疱大、张力高或者位于易摩擦部位者局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尽疱液。如果疱液生长较快可反复抽液碘伏消毒1日次无需包扎一般5〜7天可结痂;水疱较大破溃形成溃疡而无感染表现者局部涂甲紫1U1次同时应用红外线局部照射1M次每次分钟一般〜7天渗出减少7〜1逐渐结痂;水疱破溃合并感染者及时清理创面分泌物每日换纱1次直到愈合。同时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经治疗除1例因经济情况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讨论糖尿病分1型糖尿
5、病(type1diabetes)和型糖尿病(type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o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纶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型糖尿病多见于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O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胰岛素是人体胰腺P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
6、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型糖尿病中儿乎占9%以上可能是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出现相反型糖尿病患者常在确诊Z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5%新诊断的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B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口身胰岛素的
7、敏感性使口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冃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口身分泌的胰岛素。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少食多餐。运动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