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6026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通过阐述盈余管理的各种动因来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治理对策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从管理部门上讲就是在管理当局通过对编制财务报告的判断和上市公司实际交易的变化来误导社会相关利益者的决策,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讲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利用重组经营活动来增加公司的价值。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定义分析,盈余管理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盈
2、余管理的动机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对其他经济利益集团有或好或坏的影响。二、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市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企业将本身优质的资源剥离出去后进行包装上市,将原国有企业改造成母公司集团,最终导致上市公司与其他集团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从而发生关联交易。(-)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出来,会计政策要求企业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对会计政策进行重新的选择和评估,一些上市公司正是利用了会计制度的灵活性与模糊性,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来实现盈余管
3、理的目的。(三)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进行减值准备的资产要恢复原价,能够挽冋资产减值造成的损失,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准备和恢复来进行盈余管理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在出现无法避免年度损失的时候加大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再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改变企业的会计盈余。(P4)利用收入的确认进行盈余管理。按照会计准则的耍求以及会计惯例的规定,企业的收入要在赚取的过程结束后才能够确认并进行记录,但是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加会计盈余都在赚取过程完成之前就进行了确认
4、和记录。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一)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存在缺陷,是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源。上市公司的产权需要借助公开发放股票的方式进行分散,导致拥有股权的投资者按照股权的份额来享受企业的经济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因为人员涉及广泛、事物兀杂琐碎,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首先股东大会中多数由大股东组成,股权的高度集中导致股东对经营约束力度的减弱,而并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的股东作为控制上市公司管理事物的权力者,当会计信息影响大股东的利益调配的时候,他们会尽可能地减少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害而占有其他利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其
5、次上市公司对内部人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使经理人员在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人员聘任、利润分配、制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的吋候有着更大的发言权,导致在公布会计信息的吋候过分强调个人的表现行为,缺少信息的公平。最后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的监督力度不够,虽然会聘任会计事务所的专业人才进行审计管理,但是真正的决策权还是在上市公司的主要管理者的手上,使会计事务所的人员无法用公止、公平、客观、独立的态度完成上市公司经营者和公司经济行为的约束、监督的作用。(二)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是盈余管理的外部诱因。为了规范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我国颁布的相关的法律对
6、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例如《证券法》中对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的审查以及停牌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的高标准、严要求导致企业为了能够以一个较高的发行价格上市便会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证券市场监管政策落实力度不足成为上市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外部诱因。(三)和关会计制度与准则不够完善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会计规范扩大了可处理的范围,留下很多空白的领域,而会计制度和准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屮需要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判断,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利用这些空口领域來创新业务,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四)税法体系不够完善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我国的税
7、法体系还不够完善,有许多各种名目的优惠政策,上市公司为了能减少税费支出,便会采取盈余管理来构成减免税费的条件,例如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会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同吋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上市公司进行财政贴补的情况比较常见,有许多事为了提升公司业绩或改变亏损的情况来实现上市的发展,这些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四、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一)完善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要想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就要完善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改变盈余管理要牺牲企业的利益来实现某个人的个人利益的情况。首先要改变大股东一览独大的情况,拓宽小股东表达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意
8、见,完善董事机制对经营者的监督,避免建立具有保护性的董事机制,弱化“内部控制”的情况,减少实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其次要加强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