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以上部位的骨折,常见于青壮年高能量创伤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5%,特别在中老年及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已经成为3种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中,其至比靓部骨折更为常见[1],我院200旷2011年2月对2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8-82岁,平均62岁,患者肩部直接
2、撞击伤8例,上肢撑地受伤15例,按Neer评分[2],两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7例,其中合并肩关节脱位者3例。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沙滩椅卧位,肩关节适度外展外旋,取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筋膜、显露头静脉并向外后侧牵开,保护。显露肱骨近端,切开或不切开关节囊,骨折间接复位,可予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适当长度钢板,在导向装置保护下于骨折近端打入3-4枚近端锁钉,注意以C臂透视避免打入关节内,肱骨干以锁定螺钉固定,对于骨质相对疏松患者需植骨。术后患肢悬吊制动,早期开始患侧肘、腕关节及
3、手功能锻炼,术后两周开始患肩摆动活动,三周开始外展及上举肩关节。2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min,随访3〜24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未见骨折再移位,除1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外,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3.2个月,采用Neer评分法[3]评定疗效,评分条件从有无疼痛、活动范围、使用力度3个方面制定。疼痛得分分别为:无疼痛30分,有轻微疼痛20分,有中度疼痛10分,有严重疼痛0分,共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分为: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外旋和内旋7种
4、活动度数相加(正常人最大活动度数和约550°)每10。得1分共55分;使用力度得分为:基木止常15分,力量稍差10分,严重无力5分,共15分。每启最大得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根据上述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7%,有3例肩关节外展〈80。,活动范围下降。3讨论3.1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除了考虑骨折局部移位,软组织受损程度,肱骨头血供情况外,必需考虑患者全身情况,骨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一部分、二部分骨折-•般
5、均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如夹板、石膏、外固定支具固定,对三、四部分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大多效果不佳,重要的是长期外固定将使眉关节僵硬,功能下降。因此对于少数二部分及大多数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多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解剖型钢板固定,但并发症较多,常见有钢板帖服欠佳、螺钉松动脱出、钢板断裂、肱骨头被螺钉切割、骨折再移位等手术并发症,而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则明显优于传统内I古I定治疗效果。3.2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2001年A0组织新研制出来的一种接骨钢板。该钢板系统主要的半物力学特点为成角稳定。
6、通过带锁螺钉与钢板的稳定来对骨折块整体进行加压,无需对钢板进行预弯或塑形。肱骨头固定螺钉采用不同方向交叉设计,使内固定物具有较好锚合和较高的抗拔岀能力。不与骨膜接触,可保护骨膜,从而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的血运。体积明显减小,植入螺钉较少,最大程度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和刺激。如同一种内置的外固定架对骨折进行桥接,在骨折端达到相对稳定固定的同吋创造足够的应变來刺激骨痂形成以提高二期骨愈合。允许外科医生在一种内固定上同时使用锁定技术和加压技术。笔者认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是肯定的,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康复等
7、优点[4,5]:但需注意:(1)因手术治疗会加重肩部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局部血液循环破坏,钢板价格较贵,尚无法为所有患者接受,所以要严格掌握适应证:A.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患者三、四型骨折为绝对手术适应证;B.肱骨近端骨折伴有启袖损伤及保守治疗失败者;(2)术中尽可能做到骨折解剖复位,减少损伤骨膜及肱骨头周围软组织,避免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3)术中肱骨头固定时应C型臂X线机监测,避免锁定螺钉穿出肱骨头,且锁定螺丝钉至少3枚,才能达到肱骨头的可靠稳定;(4)针对肱骨头骨折伴骨质较疏松,局部骨质缺损、塌陷明显者需植骨;
8、(5)术后功能锻炼与手术同样重要,手术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创造条件,术后锻炼就是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早期锻炼伴有疼痛,应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鼓励。参考文献:[1]林森•锁定肱骨近端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9(5):319.[2]刘志雄,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