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

ID:44299346

大小:47.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1页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2页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3页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4页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胸交界区小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马立银(湖北五峰县人民医院湖北五峰443400)脊柱相关疾病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学者们是将颈胸椎分开探索,而忽视颈胸交界区相关疾病的研究。虽然有少量的颈椎小关节紊乱和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报道,极少涉及颈7胸1及相邻部位,至今未见独立的研究报道,更无针对性手法治疗问世。由于受损部位和波及的组织不同,继发性出现复杂的综合症候群,困扰许多临床医生,极易误诊、误治,使患者久治难愈,痛苦不已。1991年以来,对病因、病理、诊断和新手法进行了探讨,附588例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性别:男278例,女310例,年龄最

2、大67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42.1岁。诱因:姿势不当217例,无枕侧卧98例,俯卧侧颈72例,低枕W6cm192例,高枕220cm127例,有外伤史79例,过劳217例,受寒91例,原因不明79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25年,平均3.1年。职业:低头伏案工作者占17.1%,搬运工单肩负重者占4.21%运动员占5.4%家庭主妇占40.79%,部位C6149例,C7439例,左偏310例,右偏278例,T1270例,T2308例,T310例,左偏378例,右偏210例。后突10例,内陷9例。相关病症:心血管表现者占34.17%,神经系统表现者占45.21%,呼吸系

3、统表现者占13.41%,消化系统和其它表现者占7.2%。1.2临床表现症状:主诉多于体征为主耍特点,觉全身不适,唾眠障碍(多数失眠,少数有嗜睡),精神疲倦、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呼吸不畅、头昏、昏冒、眩晕、恶心、呕吐、项背痛、背沉重感、肩臂痛麻、血压波动(忽高忽低)、打呃、气喘等。1.3诊断依据(1)颈胸交界区棘突偏歪,伴上述临床表现,排除其它疾病后的任何一种者。(2)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钝厚感、转颈、挺胸试验阳性。(3)X线片示棘突偏歪,椎间隙改变,相应部位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或正常者。2治疗方法悬垂复位法:床头垫枕,患者俯卧,双上肢与头部悬垂床头放松,

4、操作者位于病人床头,滚揉项背2〜3分钟,以C7右偏,T1棘突左偏为例,右手托患者下频及右面颊,左手拇指扣住T1,食指关节环顶住C7偏歪棘突,术者胸部轻压患者头顶后部,右手试先反复推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待阻力消失后,右手瞬间一拉,同时左手支点之力拨正偏歪棘突时可闻及“卡嗒”响声,手法成功,依次弹拔理筋数遍,以空拳叩击患部,以利整合,术毕。一次复位不全者,二日后再做一次。若伴有后突者,取俯卧位,双手置于两侧,医生双手重叠后突上令患者深呼气,呼出将尽时突然向前下冲压,可有“卡嗒”响声,伴有内陷者,体位姿势同前,医生双手交叉压于患椎相邻上下棘突上,令患者深吸气数次,同时

5、使以稳定的按压力,术毕理筋同前。4讨论4.1颈胸交界区关节突关节形态结构与运动颈椎钩椎关节是冠状的水平利于高度的屈伸,旋转侧弯运动。但到颈6,其关节下关节突关节已出现内高外低的倾斜,至第7颈椎其内高外低朝前内的倾斜已近似胸椎,并胸椎向上的横突悄阻隔。自胸1至第10胸椎的关节突关节面是“近以冠状”,由于其上关节突是朝后外,下关节突朝前内的,所以实际整个关节面有三分之二是冠状,三分之一是矢状。同时,由于关节面短而平坦,其关节突夹角小,所以胸椎的屈伸范围小,而向外平坦的三分之一矢状面,有利于其侧弯。但由于受附着于肋头关节和肋横关节影响,其侧弯多随胸廓运动。第7颈椎棘突

6、已不似颈椎有分叉,且似胸椎一样特长,横突长且少有横突孔无椎动脉通过1O首先了解人的整体生物力学结构,对正确认识局部有帮助,根据williamsPL(1999)认定的身体直立平衡状态下,脊柱重心线是自枢纽齿突,第2胸椎紧前方,第12胸椎椎体中心,再经第5腰椎椎体后缘到舐骨前面1、生理性颈曲顶是4、5颈椎间,胸曲顶是&9胸椎间,腰曲顶是第3腰椎。按此标准,在脊柱矢状面,中轴垂线正好以齿突,颈7、胸12、腰5,形成四大枢纽的交叉点(图1)1o从人体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共有三个倒三角形力学结构,即上、中、下三角形(图2)o上三角形系指头顶水平切线为底边,经头颅两侧形成夹

7、角,其尖端正落于颈胸交界处,致使头部的负荷(自身重量及各种运动的负荷)集中于下颈段;中三角形以双侧肩峰为底边,沿胸腹两侧将头颈、躯干之负荷集中至腰紙椎倒三角形力学结构;下三角系指以双侧骼悄水平线为底边,并通过骨盆及髄部两侧将头颈、躯干及盆腔的负荷沿身体中部使力量向下传递的倒三角形结构。图1枢纽关节力的作用线示意图图2人体倒三角形力学结构以上三个倒三角形结构从所承受负荷强度来看,当然以下三角为大,但实际上由于此种作用力通过腰紙部以双下肢所分别承受的分力形成而将其分散,以致下肢诸骨关节结构所承担的负荷不仅相对减少,而被多关节所承担,而上三角与中三角由于负荷集中到脊柱

8、上某一椎节,因此从单一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