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98538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科学保护漓江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保护漓江对策建议漓江是桂林Z魂,以漓江景区为核心的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漓江不仅是桂林的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保护漓江的保护,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保护漓江作过重要指示。如何科学保护漓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桂林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桂林国家旅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一、编制实施漓江流域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组织《漓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统筹目前部门和领域专项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管理原则,将漓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流域综合管
2、理优先目标。漓江流域内的村庄、乡镇、建制镇规划必须服从流域总体规划,按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编制,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已编制的不符合流域总体规划耍求要进行调整。二、建立漓江流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漓江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将已经成立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管理局升格为桂林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桂林漓江流域环境保护管理、规划建设、执法督查等工作。在各相关区、县设立漓江流域管理办公室,分段管理,各负其责。建立完善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条块结合,明确各自的地位、作用、职责和权限。流域机构通过流域决策、综合规划等手段对地方进行分类指导
3、。从法律层面上提高管理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生态保护条例》已上报自治区人大,一旦批准,立即实施。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统一执法、集中执法、联合执法、执法合作机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规范漓江流域的保护与开发。从技术层面上提高漓江流域综合管理水平。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和信息系统,包括:漓江水质监测系统,风景资源遥感监测系统,流域规划管理监察系统、风景区旅游服务信息系统、流域灾害预警监控系统等。通过“数字漓江”、“智能漓江”建设,逐步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从资金层面上保障漓江流域保护与管理。加人市、县财政资金引导性投入,建立漓江流域保护基金。
4、建立漓江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可考虑开征漓江流域保护附加费;从用于资源环境保护和补偿的行政性收费如水资源费、土地使用费、排污费、森林资源补偿费等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相关的漓江流域保护和管理项H;对一些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大中型公益性项目,力争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开展社会捐助,募集保护资金,争取国际组织对漓江流域保护项目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优惠贷款等方面援助。三、加强漓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加强上游水源林区及沿岸植被保护和建设。以正在实施的集体林权改革为契机,加强漓江上游水源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林地改造、
5、人工造林、加强经济林的改造与提升、建立完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动态监测系统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建立临桂会仙湿地保护区。尽快将会仙湿地确定为“桂林会仙湿地公园”,列入保护范围,争取上报国家立项,纳入国家湿地保护项目建设。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基础设施、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开展对退化湿地的恢复和治理,使漓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状态。加快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坚持“以生态补水为主,生态、工程、调配并举”的综合补水原则,“三库协防”(土壤水库、地表水库、地下水库)、“三水调配”(引青狮潭水
6、库解决市区饮用水、农出节水、南水利用)协调解决漓江水资源问题。加快斧子口、川江、小溶江3个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补水标准,建立生态水库联合调试管理系统。同时,完善水资源分配机制。实行流域内水资源保护统一规划建设,水资源分配统筹管理;建立漓江流域水权制度及水市场体系,科学合理调配漓江水资源;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冋水利用、绿化和生活中水利用,减轻城市发展对漓江的压力。加大对漓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控制漓江两岸工业发展和生活区开发建设,加大对漓江排污动态监控,限时关闭漓江污水直排口。进行全流域综合整治,减轻非
7、点源污染的负荷;优先建设漓江流域县城及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强水产、禽畜饲养管理和化肥农药的使用控制,减少漓江面源污染;加快南溪河等漓江支流污染综合治理。改革目前游船规模、结构和游览方式,最人限度地降低游船对漓江的污染。加强漓江河道采砂管理,划出可采区与禁采区,可采区实行“招(标)拍(卖)挂(公示)”,有偿开采,将其所得用于漓江保护;开采完毕,必须进行生态恢复。加大禁采区执法力度,严格执处罚行责任追究制度。四、加强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和利用岩溶景观和石山洞穴保护。在岩溶峰林景观集中的区域设立岩溶峰林保护区,漓江两岸
8、视线范围内禁止开山取石,逐步进行已有山体创伤面生态恢复,保持景观山体不被破坏及岩溶石山生态系统稳定。加强石山洞穴景点开发及安全管理,控制游客容量,防止游人过量对石山洞穴景观的破坏。对洞穴文化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