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产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国产记忆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摘要】目的:介绍透视下放置国产食道记忆金属支架的方法和处理术后一般并发症的体会。方法:2002年1月〜2009年8月作者采用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的NTJ镰钛记忆合金人体腔内支架,对82例高龄晚期食道癌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82例均一次放置支架成功,均达到了解除梗阻,解决进食困难,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耳的。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疗效可靠,费用低廉,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关键词】支架;食道癌;晩期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47文章编号:1006-
2、1959(2010)-05-1171-01记忆金属支架又称镰钛记忆合金支架。它具有独特的强度一形状记忆特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耐腐蚀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领域。我院地处鄂西山区,地区经济欠发达,食道癌患者来院就医时多已是中晚期。本组82例均为晚期、70岁以上高龄患者。作者采用置入记忆金属支架的方法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银钛合金网状管形支架,直径18^20mm,长度80^120mm,两端带有喇叭口状扩张部。该支架在低于4°C时,可被任意塑形,直径缩小至6mm以下,在25°C以上环境中,迅速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并能保持原有的强度和弹性。可有效地扩张
3、食道狭窄部位。部分支架上覆有一层有机材料膜,可减少金属材料对食道粘膜的刺激、损伤和腐蚀,可防止肿瘤组织向管腔内生长而引起的再狭窄[1]o1.2临床资料:本组82例,均为男性,年龄70岁至84岁,平均76岁。均经胃镜取材病理证实为食道癌,CT报告食道周围层次不清,38例已出现明显远处转移病症。位置分布:食道上段17例,中段49例,下段16例。食道吞饮观察癌肿及狭窄长度在6mm^8mm,可进半流质饮食者35例,可进流质饮食者27例,饮水困难者20例。1.3操作方法:患者站立位,X线透视下,口服稀顿确定癌肿及狭窄部位,用铅丝或铅字在体表相应部位标记狭窄段上下极。咽部表面麻醉,经口插入胃管(
4、前端剪断),经胃管插入金属导丝,透视确认进入胃内后拔出胃管。将装好记忆金属支架的放置器沿导丝推进,达到病变部位后在透视下调整支架位置,使其上下端均超过病变狭窄长度2cm左右。右手固定放置器定位杆,左手向外缓慢牵拉放置器。透视下观察支架释放和膨胀情况,在支架未完全释放前可酌情调整支架位置。支架完全释放后,取出导丝及放置器。口服稀做造影拍片存档。1.结果本组82例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术中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钞!餐透视显示狭窄段梗阻解除良好,支架内径达15〜20mm。住院观察三天均能进半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部分病人有胸骨后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经治疗均逐渐减轻。随访两周,无支
5、架移位或脱出。2.讨论3.1食道内放置记忆金属支架的适应症。本治疗方法为食道癌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凡晚期食道癌无法切除者、中晚期食道癌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可实行。其它良性狭窄,如吻合口狭窄、化学烧伤所致狭窄,甚至气管-食管痿等也可采用。鎳钛合金支架部分或全部扩张后,其向外扩张的压力可达90g/mm❷2,可有效解除食道狭窄引起的梗阻[2],解决病人不能进食的难题。3.2术后并发症。3.2.1一般症状。放置支架后,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胸骨后疼痛、异物感、发热、恶心等症状。支架位置越高症状越明显,部分学者将第一胸椎平面放置支架列为禁忌,就是因为支架接近咽喉部症状过重[3]o一般3~5天可缓
6、解或消失,症状明显者Y解痉剂可获缓解。3.2.2返流性食道炎。见于支架放置较低或放置于贲门部者,支架影响甚至使贲门失去了抗返流功能。行制酸、抗酸治疗可获治愈。3.2.3支架移位或脱出。见于支架放置位置过低或进食不当。鎳钛合金遇冰冻饮食即软化变形,易于滑脱于胃内。反复进食粗糙食物,纤维残渣缠挂在支架上可使支架向下移位。故放置支架后嘱患者禁食冰冻饮食和粗纤维饮食极为重要[4]。有报告称,因食道贲门强力逆蠕动,支架可向上移位。如发牛:支架移位或滑脱可经胃镜取出后重新放置⑸。3.2.4出血和穿孔。过分扩张狭窄食道,放置支架过程操作粗暴均可引起食道出血或穿孔。出血和穿孔为放置术中严重并发症,如
7、出现须及吋处理,否则可危及生命。应极力避免。参考文献[1]李晓❷,张振,等.自膨式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中国肿瘤临步自封床,1999,26(4).[2]王涛,杨宁,等.国产钛錄形状记忆合金管内支架的模拟力学测量.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4.[3]唐坚强,吴良浩,等•食管内置入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肿瘤,2002.4.[4]郑素珍,孙晓芙,等.3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3.[5]谭群友,王如文,等•应用带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