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9030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资料】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精品资料】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耍】目的实验性研究分析伪膜性肠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医学设备检测时的症状、病理、诊治要点等方面,总结性的说明伪膜性肠炎的综合情况。方法2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于伪膜性肠炎病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结果大多数患者由于使用广谱抗生索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状况的出现,少部分患者的伪膜性肠炎出现在外科手术、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以后。结论伪膜性肠炎的并发人群主要为有基础病患者、体质衰弱、外科重大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等,医生可以通过
2、患者的病史、易患病人群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科学仪器检查进行精确的诊断,并且通过停用致病抗生素、配合医生治疗等手段进行恢复性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伪膜性肠炎;广谱抗生素;科学仪器检查伪膜性肠炎的发病部位一般在患者的结肠处,直接导致患者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炎症等,患病处的肠黏膜往往会覆盖黄绿色的伪膜。伪膜性肠炎的致病因索为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索引发、重大外科手术感染、恶性肿瘤感染等[1]。此类伪膜性肠炎病症发病几率小,因此在医生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为了提高广大患者对于伪膜性肠炎病症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此类病症的患病特点和治疗方式,提高患
3、者在伪膜性肠炎疾病的治疗过程屮的治愈率。作者对此进行研究性试验,分析后作出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是作者在2008年3月〜2013年4月期间由本院接收并治疗的2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11例,女15例,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7.48岁。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由于患者的患病情况不一、体质状况不同,此26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在7〜20d不等。患者在入院以后经过病史询问、身体检查等手段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并IL进行详细的记录。1.2诊断标准此次试验的诊断过程是依据我国有关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和医生多年的从医经验
4、,总结出一下几种诊断方法:①患者rfl于使用抗生素或者停用抗生素后一段时间内无故出现无细胞黏液腹泻现象;②患者手术后出现病情反复、恶化,并且伴有腹泻现象出现;③对于患者的粪便进行特定条件培养后发现有梭状芽抱杆菌的存在,并且在进行细胞毒素监测时确诊;④患者的结肠处或者小肠处出现黄绿色的伪膜。根据以上儿种诊断方式,满足其中Z—的患者可以确诊为伪膜性肠炎。1.3病情分型①轻度病变,在患者黏膜固有层中发现有急性炎细胞的出现,并冃细胞形成灶性坏死。在患者的坏死细胞中的纤维蛋口原和多形核细胞进行聚集,造成特殊种类的顶级损害为轻度病变症状;②重度病变,患者的黏膜处表
5、层遭到破坏,形成伪膜并且覆盖在患者病患处形成病患处的坏死细胞病变为重度病变;③严重病变,患者病患处的黏膜完全被破坏,结肠及小肠处的伪膜大面积形成并且形成伪膜完全覆盖现象[2]。1.4研究内容此次研究性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的研究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并发诱导因素、病史、患病的主要特征和表现、科学仪器检查结果、临床分型、治疗方法以及治愈后的随访情况分析等等。2结果2.1发病诱因根据此次临床资料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患病Z前均表现出明显的伪膜性肠炎疾病诱发因素,其主要的诱因为:20例患者为广谱抗生素使用诱发(包含头抱霉素,克林霉素等)、3例患
6、者是由于外科腹部手术引发、2例患者是由于恶性肿瘤引发、1例患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2.2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木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是由于突发性腹泻入院,2例患者由于慢性腹泻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医生的诊断后显示,患者均出现细胞内电解质紊乱、大便检查出现梭状芽抱杆菌、内镜检查腹水中有黄绿色液体、结肠及小肠处出现伪膜覆盖的现象。经过诊断有2例患者为轻度病变、5例患者为重度病变、19例患者为严重病变。对于患者的治疗则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基本的治疗手段为放弃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并且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后的7~20d内基本康复。在治愈后
7、的随访过程中发现由于广谱抗生素致病的患者不再复发,其余患者经过不同的时间后均在此复发。3讨论伪膜性肠炎病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致病诱因,经过精确的诊断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早H康复,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致病因素在治愈后的随访过程中督促非广谱抗&素致病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能够有效的预防伪膜性肠炎的复发。参考文献[1]罗忠芬•假膜性肠炎•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89-1791・[2]刘和生.65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2):55-56.[收稿13期:201
8、4-04-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