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86577
大小:4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试论当前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当前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的误区与对策一、误区:套题型教学与挤牙膏式的“启发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耍组成部分。当前中学数学解题教学内容多、时间短、难度高、压力大,尤以高三毕业班为甚。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屮采用了以下两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解题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其一是套题型教学。有些教师是这样备课和上课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料,进行仔细的疏理,试图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种-•种的类型,然后非常详尽地把每一种类型题目所对应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些解题方法
2、并“对号入座”地解题。我们姑且把这样的教学成为套题型教学。其二是挤牙膏式的“启发”。我们有的“优秀课”是这样产生的: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虑。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总是一点一滴地“启发”学生:看到这个条件,能想到什么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需要什么条件?……等等。他们“引君入瓮”般使学生得到问题的解答,整节课似乎非常流畅。这样“丝丝入扣”的讲课,我们姑且形象地称Z为挤牙膏式的“启发”。笔者认为:套题型的教学和挤牙膏式的“启发”虽然是当前教学中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却是数学解题教学
3、的误区。因为它们并不能真止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整休地面对问题、整体地思考问题、独立地探究问题,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没有实质帮助,长此以往,甚至连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也会扼杀,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就更流于空谈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试想,在学生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是否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用事先预定好的方法对号入座地解决呢?是否他们遇到问题时都总能有人站在他旁边一步步地“启发”他如何解决问题呢?有一个故事可以类比这两种教学:有人送了一辆汽车给一个印第安老人,这位老人找來几匹
4、最好的马,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他试图通过马的跑动带动汽车的运动。这个故事是愚昧的、可笑的。这是因为印第安老人长期与世隔绝,因而不知道汽车是可以自己运动的。实施这两种教学实际上也是误以为学生的学习是非得要老师去带动不可的的,而忽视了学生当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二、对策: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数学教师几乎都认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是,有的教师对教学中的“导”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他们以为“导”就是耍把学生的思维导入预定的轨道,因此就出
5、现了套题型的教学和挤牙膏式的“启发”。然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槊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我们的教学却耍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的轨道,学生廿心吗?久而久之,思维受到长期制约的学生能够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魅力吗?君不见,我们的学生经常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解题不行?为什么数学学习这么乏味?可以断言:没有真止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笔者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
6、为中介的交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应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下,重新组织内部的认知结构,建构起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o笔者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看数学、听数学。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止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练在讲Z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
7、价。何况,我们述有小组讨论、组间答辩、师生相互质疑等多种“讲”的形式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练在讲Z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乐趣。笔者认为: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君不见,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因为实施T“练在讲之前”,笔者的数学课学生都不愿下课,经常在打了下课铃以后笔者要请学生起来活动,因为学生都还沉浸在数学探究的乐趣中。之所以要“讲在关键处”,一是“先试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2],让学生得到真止
8、的启发,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确保能够腾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屮,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三、“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基本策略1、感受数学,重视“过程的学习”“数学的核心是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数学学习应该是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下两种做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体会思维方法:1、不进行只关注结论的假“预习”,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