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

ID:44285555

大小:32.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0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_第1页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_第2页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_第3页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_第4页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原因和帮助对策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客观因素即来自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毕业生各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有利的支持性环境。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对策收稿日期:2013-09-28作者简介:尚慧霞(1984-)女,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

2、生规模的扩大,招生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令人堪忧。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在高职院校每一届的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而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安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解决毕业生中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提升对他们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水平与实效,促进其更好地就业,是摆在学校就业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运用多种可查的资料,包括媒体关于就业问题的报道、近年来企业发回培养单位的毕业生情况反馈资料、学校就业部门关于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也走访了各系部

3、分管理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人员和学生一线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收集了大量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更为切实全面,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助与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原因分析目前,各种文献资料中一般将就业困难群体定义[1]为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是由于个人主观因素、心理品质完善程度、社会关系、生活经历、身体条件、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据可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就业出现困难的大学生最终成为就业困难群

4、体中一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指的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导致不能就业。1.毕业生自身素质较低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陷入了“有业难就”的怪圈。这说明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除了表现为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不过硬之外,还体现在许多大学生的敬业意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人格品质等许多非专业素质状况与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相差甚远[2],出现就业困难的结构性问题。有些毕业生因强烈的自卑心理,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参加应聘时没有自信心,不懂得主动向用人

5、单位推销自己,因而造成求职的失败。更为可惜的是,有毕业生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被单位淘汰。1.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端正由于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多,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就业地点也多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而那些二三线城市、边远地区的岗位则很少有人问津。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一般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做具体、基础性的工作。甚至有些毕业生在家娇生惯养,没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认为就业应主要依靠父母、学校和老师。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

6、见不鲜。2.毕业生中的“有业不就”者这部分毕业生是指依据自身的条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而因学生本人或家庭的原因不去就业者。这一部分学生有的是因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感到没必要出去找工作维持生活,或个人认为学历低而暂时不想就业,打算继续提升学历者。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不算每年专转本、专接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概占1%左右,并且有上升的趋势。(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指的是因为毕业生自身原因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和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学校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就业困难。1•学校因素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首先,高职教育的

7、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目前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是照搬了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其次,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的全程性、系统性、针对性等考虑不足,未能充分重视学生全程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不重视就业岗位开发,致使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再次,高职院校由于起步发展较晚,应对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尚显不足,校内的就业服务制度不完善,以致不能给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2•社会因素目前,我国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上个世

8、纪末高等教育实施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骤增,大学生数量和市场需求之间矛盾逐渐显现。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