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

ID:4425631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_第1页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_第2页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经济091莫炜臻20090201142摘要:当今,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下层,中国企业难以与外來企业抗衡,想要突出重围,企业必须提高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要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关键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原因方法创新,包括了很多高深的知识的创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中国在书本知识方面很厉害,中国留学生在外国都很“犀利”,但是山于过去中国的旧时代文化并不鼓励创新思想,人们从小只能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很多不符合书本的创造都被视为不合理而加以批判。这种现象在教学时期就体现了,就如“老

2、师就是绝对权威”的思想。我有很多同学,同一个问题,我讲解的话往往不相信,但是老师说同样的话就绝对相信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缺陷。然而,新时代的中国U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无数企业因为创新的声名大振,无数学者因为创新而一举成名,创新在也不是另类。而最近10年,中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全球经济的新起点上,如加入WTO等就是标志,屮国人的创新观念觉醒的时机刚好,或者应该说,是全球经济压迫着屮国的创新观念醒觉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企业的发展站在了前所未冇的高度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而口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兴产业领

3、域,这不管是对于国内屮企业、人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一个转型的机遇。屮国企业能不能起好步,抓住这些冇利因素,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关键还是要看创新能力。创新的定义: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屮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创新就是企业根据客观的盂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和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检验创新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并是否为企业带來更多的利润。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要创新?从价值链角度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廉价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2012年中国毕业牛将创新髙680万),使得外国的大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把中国变成

4、了世界制造工厂。虽然这些掌握着科技和资金优势的全球扩张者们,III于牛产产品的需要,会给中国企业提供管理上的经验教导以及技术上的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能够在技术上超越外国,相反,国外提供的技术支持非常有限,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就处处受压迫和“剥削”,其至完全受到抵制和封锁。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或远见来爬上价值链上游。屮国企业根木没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对价值链位置的掌握的缺失是研发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要从代工模式走向自主研发模式,并且最终走向白主品牌模式,其中创新是关键。从理论上来说,根据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原理來考

5、虑,我们假设产出是由A(技术)、B(其他禀赋)决定的,其他禀赋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中国,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劳动力十分充足,而资本也非常足够(这里指广义的资本包括了储蓄,屮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根据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当劳动力和资本等其他要素相对十分多时,对产出的影响会下降。对应显示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很多了,若再增加人口数,不仅対产出的影响较小,甚至还会从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中国要计划生育。而另一方面,因为A(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是缺少的,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技术,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依然这么稀缺呢?我们这样理解,技术需要

6、十分庞大的前期投资,而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前期投资时期中,只要过了这个时期,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既然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创新,下一步就是要知道创新能力由什么组成?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我认为,第一就是企业的技术判断力,就是是企业对先进技术以及适合自己的技术的判断能力,是企业发掘冇价值技术不可缺少的能力。打个比方说,两个人一起在进行期末复习,一个人可以准确预测到什么是重点,而另一个人却非常麻木和茫然,那么两个人的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一般來说,只有参与技术活动或通过与产业其他有密切关系的行动者的交流才能产生或获取深层次的信息和知识。提升企业的技术判断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

7、预见技术活动对金业的重要性,有利于企业提前对潜在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评价,学握战略主动,节省资源,达到研发资金效用最大化。笫二就是学习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是理解和解释知识的过程。金业通过对外部知识的评价,判断外部知识的价值,然后就要将有价值的重要知识转移到组织内部,为创新能力的构建创造基础。企业的学习取决于2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先前知识,二是先前知识的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效吸收知识。例如如果让一个屮学生突然去上研究生的课,无疑是什么都听不懂。第三是举一反三的能力,等于是整合创新能力,是企业结合理论和实际,対引进的技术进行融合与创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