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 展史

计算机发 展史

ID:44248021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计算机发 展史_第1页
计算机发 展史_第2页
计算机发 展史_第3页
计算机发 展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发 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计算机发展史姓名:班级:学号:摘要: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叙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关键词:计算机;冯·诺依曼;集成电路一.引言计算机作为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

2、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二.计算机发展历史设计出可以自行计算的机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一个梦想。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广泛采用。在西方,数学家们利用对数运算,发明计算尺。1673年,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这是第一台可以运行完整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是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这是“程序”第一次出现在计算机器中。这种思想给当时的科学家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1.第一

3、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1.1背景1883年,托马斯·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但是他失败了,他无意中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没重视这个现象。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

4、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电子管的问世为计算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技术,便是用电设备取代机械设备进行自动的数学运算。1.2发展过程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对外公开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

5、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电子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

6、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1.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2.1背景虽然第一代计算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所使用的电子管元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受到了限制。在此背景下,一种更加可靠,性能

7、更优的电子器件也成了此时计算机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2.2发展过程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WilliamB.Shockley、JohnBardeen和WalterH.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从而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1.第三代:中小规模集

8、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3.1背景晶体管计算机虽然相比较于电子管计算机,体积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略显笨重。在此期间,半导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减小计算机的体积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晶体管计算机的功耗较大也是一个问题。3.2发展过程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中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