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

ID:44238730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_第1页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_第2页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_第3页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_第4页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区公路设计路线研究【摘要】山区公路设计与平原区公路设计冇很大的区别,且复朵怵I难,有必耍对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新的设计理念以指导山区公路设计。本文通过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从线形选择的原则、纵面设计、纵平面组合设计等方面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以后具有借鉴之意义。【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1、选线的原则公路线形是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线形设计良好是否,对行车安全、经济、舒适、美观、协调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线形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线形指标、地形条件、工程造价、运营效益、景观协调等等。因此,路

2、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纵坡均衡、平面顺适、横面合理。2.1山区公路选线特点山区路线的选线受山区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很大。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朵,影响线位的布设;在地形方面,沟深谷窄、山高坡陡,路线纵、平、横三方面都受到限制;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山洪急,是选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索,山区路线布设应当与山区地形相适应。山区公路布线主要有沿河(溪)线、山腰线、山脊线和越岭线。选线要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地质、地形、气候情况,准确把握路线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

3、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2.2越岭线的选择越岭线的特点是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因此,在越岭线的选线中,须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坡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域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布局时应综合考虑,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其中,域口是体现越岭线方案的重耍控制点,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较大范围内选择,要全面考虑:®口的位置、标高、地形条件,地质情况和展线条件。越岭高差较小,地质条件稳定,展线降坡后能与山麓控制点直接地衔接,不需无效延长路线,这种娅口最为理想。

4、如AE口虽低,但地质条件不好,或两侧山坡不适于展线,或展线后与山麓控制点接线不顺,则应稍微偏离总方向另行选择。同时城口是地质构造上的软弱层地带或断层破碎带,选择圾口要对其地层构造情况进行实地调查。HE口以下的两侧山坡线是越岭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山坡的地形、地质条件直接影响路线的质量、造价和路基的稳定,应综合考虑。2.3山区沿河(溪线)的选择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跨河换岸地点和线位高低三者间的关系。利用有利地形,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堆、岩溶、泥沼、冻土等等。如国道某路段,由于当时选线线位不够合理,过于靠近山体,造成施工后山体

5、崩塌以致于要进行大面积的高边坡治理,增加了上千万元投资。倘若避开开挖山体,傍河建个小段栈桥、半桥,这样不仅节约了投资,而起对坏境保护也是冇利的。在这些特殊路段,就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比选。如跨河换岸时,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有些河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山于地质不良,岩层倾向于路线,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塌的病害,而对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坡,路线走向则应选择后者。所以跨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2.4山脊线的选择山脊线的选择首先要分水岭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偏离总方向太远;另外应选山脊顺直起伏不大、平缓、岭肥脊宽的理想地形,使路

6、线大部分布置在分水岭上。但高山地区的分水岭常常是圾口、峰峦相间排列,有的相对高差很大,这种地形的山脊线,则为一些较低域口所控制,路线应沿分水岭侧坡控制在规口之间穿行,路线大部分设在接近分水岭山腰上。采用山脊线还要求分水岭地质条件好,上下山脊线的引线有合适的地形可以利用,否则山脊本身条件再好也难以采用。路线纵面的设计纵断面设计比较突出的是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和平竖曲线个数比或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问题。3.1凸形竖曲线半径选择山区公路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连续大纵坡小半径竖曲线与连续小半径短平曲线的组合时常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到平纵一一对应,满足规范要求。但这种组合往往忽略

7、了视距要求。受地形地貌以及茂密植被的影响,驾驶者视觉范围小,当采用上述平纵组合时,本身平、纵的指标较小,难以判断前方路线去向。若出现纵面上的断背曲线,对行驶安全更为不利。而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通过调整平曲线半径来解决。此时,宜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凸曲线半径,以便增大视距,保证在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能看清前方平曲线的变化,保证行车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选取较大的凸曲线半径。3.2凹形竖曲线半径选择一般凹曲线半径容易满足规范耍求,有时为了追求凹凸曲线指标的均衡,增大凹曲线半径。这样势必造成工程量增加,而且山于山区公路纵坡较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